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含,仁和人。万历壬辰进士,除工部主事历官福建参政有泊如斋集
维基
沈朝焕(1558年—1616年),字伯含,号太玄,又号绿笠翁、黄鹤山农,浙江仁和县泉漳(今属余杭塘栖镇)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福建参议。万历十三年(1585年)浙江乙酉科乡试第十名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以祖母唐孺人年老,请归侍养。数年后祖母去世,服除后授工部都水司主事,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与吏部主事钱养廉主考山东乡试,拔取赵秉忠等人。升员外郎,管理荆州钞关。改兵部武选司员外郎,陈戎政四事,迁职方员外、武选郎中,三十三年三月考察降调。后起补靖州知州,在任二年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升郎中,四十年六月升四川按察司佥事,四十三年六月升福建右参议,不久解职归。四十四年卒,年五十九。有《沈伯含集》。
植敏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四川邛州人,字稚青。顺治八年举人。战乱之后,郡内书籍尽毁,以家藏《礼记存要》一书,教授诸生,达二十余年。筑室白鹤山南,学者称鹤山先生。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益朋,字鹤山,浙江仁和县(今属杭州市)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选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特改吏科给事中。官至太仆寺卿。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五
之瀚,字水立,平湖人。父懋功,官四川保宁知府。幼年随侍遍览太白、峨嵋诸胜。归值鼎革,放情诗酒,自号白鹤山人。与同里钱士馨、施洪烈,族人浚睿、上澜相唱和。晚年食贫,樵苏不爨,泊如也。湖中粮役多为豪黠者所持,瀚与弟之瀛纠同志九人,请诸范中丞,立官收官兑法,民赖以苏。有蜀归记、鹤山草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9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在泾,又字饮鹤,号拙吾,又号饲鹤山人。以家道中落,卖字于佛寺。好为诗,与顾嗣立、沈德潜游。又从马俶学医,晚年医术益精,隐居花溪,著书自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金匮翼》等。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三
尤怡,字在泾,一字拙吾,长洲人。有《北田吟稿》。
清诗别裁集
字在京,江南长洲人。布衣。○昔皮袭美寓临顿里,陆鲁望自甫里至,与之定交倡和,其地为皮市。在京居其地,周子迂村亦至自甫里,相与赋诗,恰符皮、陆也。在京就韩伯休术,欲晦姓名,诗亦不求人知,而重其诗者,谓得唐贤三昧,远近无异词云。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钱之鼎(?~?),字鹤山,清嘉庆年间江苏丹徒人〖参考翟灏《台阳笔记》。〗。(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3—1837 【介绍】: 清浙江青田人,字鹤田,一字子彝,晚号太鹤山人。嘉庆间举人。任归安教谕十五年。以通堪舆之术,道光中被召卜寿陵。特授内阁中书。十三年成进士,仍就原官。有《太鹤山人集》、《周易指》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
端木国瑚,字子彝,又字井伯,号鹤田,青田人。道光癸巳进士,官内阁中书。有《太鹤山人集》。
维基
端木国瑚(1773年—1837年),字子彝,一字井伯,号鹤田,又号太鹤山人,浙江青田人,祖籍江苏溧水。清朝官员,易学家。端木国瑚为嘉庆年间举人。任归安县儒学教谕十五年之久。道光年间,因精通堪舆之术,召相山陵,特授内阁中书。道光十三年(1787年)成癸巳科三甲进士,仍就原官。晚年,居于浙江瑞安。《清史稿·文苑》有传。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清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文酒之盛,冠于北台。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志》、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稽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章句云乎哉?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桂之姿耶?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相赏有松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是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然余犹有虑焉!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而熟知无虑也?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嗟乎!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然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意兴所至,发为咏歌。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南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因嘱借观。其即景之作,俊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至其篇法简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盖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昔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先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先生诗学亦于是乎进。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先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至七古如「谭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秋柳亦精神。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桑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虚心下问君师竹,盲目随声我滥竽。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虽然,诗亦岂易言哉!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先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俊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友人咸怂恿寿梨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夫以是诗之梗概,有曾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如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月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观应(1842~1922),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号待鹤山人。清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咸丰八年(1858)应童试未中,即奉父命至上海从商,咸丰十年(1860)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英华书馆夜校。光绪六年(1880)编著《易言》,主张以西学提供富国强兵的学术基础。光绪二十年(1894)将此书重新修订后,又提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革新策略,完成《盛世危言》为具体系的改革论著。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郑文焯,字叔问,一字小坡,汉军旗人。光绪乙亥举人,官内阁中书。有《大鹤山人诗集》。
词学图录
郑文焯(1856-1918) 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冷红词客、大鹤山人。汉军正黄旗人,占籍奉天铁岭。光绪元年(1875)举人。授内阁中书。屡应礼部试,皆报罢。戊戌政变后,辞官寓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客。入民国,人欲聘为清史馆纂修、北京大学金石学教授,皆拒之。精金石书画,通音律,尤长于词,为"清季四家"之一。有《词源斠律》、《大鹤山房全集》,词有《冷红词》、《瘦碧词》、《比竹余音》、《苕雅余音》四种,晚年删定为《樵风乐府》。
樵风乐府
郑文焯(1856--1918)清末医学家。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别号瘦碧,晚号大鹤山人。隶汉军旗。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官内阁中书。自幼濡染家学,工词章,通音律,词风遥接宋代周邦彦、姜夔,著有《樵风乐府》九卷等词作。为“晚清四大家”。兼善书画金石,通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