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换鹅手(换鵝手)
指在书法上深有造诣的人。 宋 黄庭坚 《寄上高李令怀道》诗:“摩拂幼妇篇,惭非换鹅手。”参见“ 换鹅 ”。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鹅毳(鵝毳)
鹅绒;鹅毛。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古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布与紵布不殊。” 清 查慎行 《军中行乐词》之一:“明日山头移帐去,牛毛鹅毳满兵栏。”
分類:鹅毛
《國語辭典》:鹅毛雪(鵝毛雪)  拼音:é máo xuě
形容白雪纷飞,如片片的鹅毛。唐。白居易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诗:「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分類:大雪
《骈字类编》:鹅屏(鹅屏)
李贺洛姝真珠诗见凤带下
《骈字类编》:鹅肉(鹅肉)
夲草鹅肉性冷多食令人霍乱发痼疾
《漢語大詞典》:鹅珠(鵝珠)
亦作“鵞珠”。 据大庄严论经卷十一记载:昔有一和尚,乞食至穿珠家门口,珠师停止穿珠,为和尚入内取食。其时一鹅来,吞其珠,珠师持食来而不见珠,疑和尚而责之。和尚恐珠师杀鹅取珠,说偈讽之。珠师不听,遂缚和尚而拷打,和尚耳眼口鼻尽出血,这时鹅来食血,珠师怒,打杀鹅。和尚至此才说明真相,珠师开鹅腹而见珠,乃大哭,对和尚说:“汝护鹅命不惜於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后以“鹅珠”作舍身护戒之典。 唐 张鷟 《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鵞珠护戒,标苦节於坚林;龙镜澄空,照真规於静域。” 唐 郑素卿 《西林寺水阁院律大德齐郎和尚碑》:“鹅珠在冰雪之中,鹤貌出风尘之外。”
《骈字类编》:鹅肫(鹅肫)
明一统志鹅肫荡在常州府无锡县东六十里以形似名
《骈字类编》:得鹅(得鹅)
唐 卢肇 送李群玉 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
《漢語大詞典》:嫩鹅黄(嫩鵝黄)
(1).像小鹅绒毛的浅黄色。 唐 寒山 《诗》之一三七:“衫作嫩鹅黄,容仪画相似。”
(2).谓鹅黄酒。 宋 黄庭坚 《西江月·茶》词:“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御园中列餚饌,酒注嫩鹅黄,茶点鷓鴣斑。” 杜甫 《舟前小鹅儿》“鹅儿黄似酒” 清 钱谦益 注:“方舆胜览:‘鹅黄乃 汉中 酒名, 蜀 中无能及者。’ 陆务观 亦云‘两 川 名醖避鹅黄’。”
《漢語大詞典》:斗鹅(鬥鵝)
亦作“鬭鹅”。 使鹅相斗的博戏。新唐书·宦官传下·田令孜:“帝冲騃,喜鬭鹅走马,数幸六王宅、 兴庆池 与诸王鬭鹅,一鹅至五十万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技艺·斗物:“至若鬭鹅,则见 晋 桓 灵宝 传及 唐僖宗 好鬭鹅,一鹅至直钱五十万。”
分類:相斗博戏
《分类字锦》:鹅宾(鹅宾)
郭翼 杏花鹅诗 溪上好鹅宾,相呼雪一群。
分类:
《漢語大詞典》:鹅毛片(鵝毛片)
犹鹅毛雪。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浅浅江梅驛使传,乱剪碎鹅毛片。”
《骈字类编》:鹅项(鹅项)
辽史仪卫志田猎服皇帝幅巾擐甲戎装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捍腰
骆宾王 咏鹅诗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骈字类编》:鹅影(鹅影)
元 张昱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其九十九 立马万夫齐指望,半空鹅影雪沈沈。
《骈字类编》:鹅羽(鹅羽)
宋 陈造 大雪复用前韵呈王尚书 明年麦秋好,落磨收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