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鸱鸣(鸱鸣)
孔稚圭 陈通和之策表鸱鸣狼踞不足喜怒 韩愈病鸱诗 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
《韵府拾遗 支韵》:怪鸱(怪鸱)
埤雅怪鸱一名双狐昼无所见夜即飞啖蚊虫
《漢語大詞典》:枭鸱(梟鴟)
即猫头鹰。旧时以为恶鸟,因亦喻恶人。《诗·大雅·瞻卬》“为梟为鴟” 汉 郑玄 笺:“梟鴟,恶声之鸟。”后汉书·朱浮传:“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茫茫黍稷,昔实棘茨。鳩鸣雀乳,不见梟鴟。” 章炳麟 《艾如张》诗:“河图日以远,梟鴟日以怒。”
《韵府拾遗 支韵》:饥鸱(饥鸱)
罗玘诗君不见饥鸱低飞啄腐鼠饱鸣人屋人射汝
《漢語大詞典》:鸱彝(鴟彜)
见“ 鴟夷 ”。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义(鴟義)
谓丧失天良的行为。书·吕刑“ 蚩尤 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鴟义姦宄。” 孙星衍 疏:“或今文‘鴟义’为‘消义’。广雅·释詁云:‘消,灭也。’则‘消义姦轨’,或为消义善而干轨法也。”一说谓盗贼状如鸱枭。参阅 孔颖达 尚书正义引 汉 郑玄 说。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长算不从,羣 苗 鴟义,遂杀招安二官,连夺州县。”
《漢語大詞典》:茅鸱(茅鴟)
(1).鸟名。猫头鹰。
(2).古逸诗篇名。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穆子 不説,使工为之诵《茅鴟》。” 杜预 注:“工,乐师。《茅鴟》,逸诗,刺不敬。”
《漢語大詞典》:鸣鸱(鳴鴟)
即鹞鹰。借指鸱吻。 宋 苏舜钦 《宿终南山下百塔院》诗:“遶庭石鳖谷间水,入户鸣鴟堆上风。”
分類:鹞鹰
《骈字类编》:双鸱(双鸱)
魏书神元诸帝子孙传干善弓马太宗出游于白登之东北干以骑从有双鸱飞鸣于上太宗命左右射之莫能中干以二箭下双鸱
《韵府拾遗 支韵》:群鸱(群鸱)
唐书郑畋传群鸱啸聚万猬锋攒
《漢語大詞典》:鸢鸱(鳶鴟)
鸷鸟。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譬彼鸳雏,岂竞鳶鴟之肉。”
分類:鸷鸟
《漢語大詞典》:鸱革(鴟革)
指用革囊浮之于江的 春秋 吴 人 伍子胥 。 明 刘基 《钱唐怀古得吴字》诗:“鴟革愁何极,羊裘钓不迂。”参见“ 鴟夷 ”。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鸟(鴟鳥)
指鹞鹰。 唐 杜甫 《北征》诗:“鴟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分類:鸱鸟鹞鹰
《國語辭典》:鸱视(鴟視)  拼音:chī shì
1.贪视欲有所取,如鸱鸟紧盯猎物一般。《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石勒鸱视赵魏,曹嶷狼顾东齐。」
2.举首而视,为道家养生术中一种导引方法。《淮南子。精神》:「是故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内新,熊经鸟伸,凫浴猿躩,鸱视虎顾。」三国魏。曹丕《典论。论郤俭等事》:「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