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新莺出谷(新莺出谷)  拼音:xīn yīng chū gǔ
比喻人的歌声,宛转清脆,悦耳动听,如黄莺在山谷间鸣叫般。《老残游记》第二回:「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国语辞典》:钳马衔枚(钳马衔枚)  拼音:qián mǎ xián méi
钳马,用器具夹住马口,使它不能鸣叫;枚,形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时军队在进行突袭时,为防止喧杂,往往命令士兵口中含著枚,并在马口上用器具夹住。「钳马衔枚」形容古代急行军时听不到马的嘶鸣声和人说话的声音。南朝宋。袁淑〈防禦索虏议〉:「宜选敢悍数千,鹜行潜掩,偃旗裹甲,钳马衔枚。」
《国语辞典》:枵肠辘辘(枵肠辘辘)  拼音:xiāo cháng lù lù
辘辘,拟声词,形容空腹的鸣叫声。「枵肠辘辘」指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形容极为饥饿。如:「尚未近午,却早已枵肠辘辘。」《聊斋志异。卷五。西湖主》:「忽僮仆肢体微动,喜而扪之。无何,呕水数斗,醒然顿苏。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著。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国语辞典》:鼋鸣鳖应(鼋鸣鳖应)  拼音:yuán míng biē yìng
鼋一鸣叫鳖就响应。比喻君臣相感,互通声气。语本《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故樊哙披帷,入见高祖;高祖踞洗,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
《国语辞典》:肚转肠鸣(肚转肠鸣)  拼音:dù zhuǎn cháng míng
肚肠翻转鸣叫。形容非常饥饿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走到房里一会,又走到灶下一会,然后叫徒弟本空托出一盘东西,一壶茶来。巫娘子已此饿得肚转肠鸣了。」
《國語辭典》:叽哩咕噜(嘰哩咕嚕)  拼音:jī li gū lū
拟声词:(1)形容所说的话听不懂或说话的声音听不清楚。《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碰了这个钉子,一肚皮的闷气,走出去,嘴里叽哩咕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忽又听见他们叽哩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也作「咭力骨碌」。(2)形容腹肚中所发出的声音。如:「他的肚子已经饿的叽哩咕噜叫了。」
《國語辭典》:鸟语花香(鳥語花香)  拼音:niǎo yǔ huā xiāng
鸟儿歌唱,花开芬芳。形容景色的美好。如:「春天到了,大地一片鸟语花香。」也作「花香鸟语」。
《漢語大詞典》:逝圣(逝聖)
相传麒麟为仁兽,雄者鸣叫为圣人逝去的征兆。宋书·符瑞志中:“﹝ 麒麟 ﹞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
《漢語大詞典》:咔吭
谓引吭鸣叫。
分類:引吭鸣叫
《漢語大詞典》:句辀(句輈)
钩輈。鹧鸪鸣叫声。亦泛指鸟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又有白禽似雪,往来句輈於其上。”
《國語辭典》:哰哰  拼音:láo láo
拟声词:(1)形容犬吠的声音。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傍几家儿村鸡哑哑,隔半程儿野犬哰哰。」《警世通言。卷三十。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黄土壁,白板扉,哰哰犬吠桃源中。」(2)形容燕叫的声音。宋。穆修 残春病酲诗:「风檐窣窣燕哰哰,卧对残芳起郁陶。」
分類:鸟兽鸣叫
《漢語大詞典》:鸾吟凤唱(鸞吟鳳唱)
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唐 白居易 《王子晋庙》诗:“鸞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
《國語辭典》:鸾凤和鸣(鸞鳳和鳴)  拼音:luán fèng hé míng
本指陈国大夫懿氏为嫁女儿而占卜的卜辞。语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后比喻夫妻俩感情和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六出》:「似鸾凤和鸣,相应青云际。」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
《漢語大詞典》:鸣呶(鳴呶)
鸣叫喧闹。说郛卷七五引 宋 钱易 《洞微志》:“有术士于腕间出弹子三丸,皆白色,叱令变,即化双燕,飞腾鸣呶。”
分類:鸣叫喧闹
《国语辞典》:龙跃凤鸣(龙跃凤鸣)  拼音:lóng yuè fèng míng
龙在飞腾,凤在鸣叫。比喻才华超逸,出类拔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