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鳞介(鱗介)  拼音:lín jiè
鱼类和贝甲类。泛指水族。唐。杜甫 白凫行:「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西游记》第三回:「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
《國語辭典》:鱼龙(魚龍)  拼音:yú lóng
1.一种古生物。属爬虫类。全体似鱼,头大,颈短,尾细,吻长而突,四肢似鳍无刺,体长四尺至四丈,繁殖甚广,其化石产于三叠纪白垩纪之间,印度、纽西兰等地曾掘得。
2.一种杂技。表演鱼化为龙的舞蹈,为汉代百戏之一。《汉书。卷九六。西域传》赞曰:「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漢語大詞典》:鱼鳖(魚鼈)
亦作“ 鱼鱉 ”。
(1).鱼和鳖。《周礼·天官·鳖人》:“以时簎鱼鳖龟蜃凡貍物。”《礼记·中庸》:“黿鼉蛟龙鱼鳖生焉。”荀子·王制:“黿鼉鱼鳖鰌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
(2).泛指鳞介水族。书·伊训:“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鸟兽鱼鳖咸若。”汉书·匈奴传上:“下及鱼鱉,上及飞鸟。” 清 顾炎武 《酬程工部先贞》诗:“水竭愁鱼鳖,山空困鹿麋。”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國語辭典》:鳞甲(鱗甲)  拼音:lín jiǎ
1.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
2.泛指有鳞、甲的水生动物。《文选。曹植。七启》:「飞翮凌高,鳞甲隐深。」
3.比喻人心奸诈,不可亲近。《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國語辭典》:燃犀  拼音:rán xī
烛照明察。参见「燬犀」条。宋。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國語辭典》:水居  拼音:shuǐ jū
1.居于水乡。《战国策。赵策二》:「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
2.生长于水中的鳞介类。《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水居者腥,肉玃者臊。」汉。高诱。注:「水居者,川禽鱼鳖之属,故其臭腥也。」
《漢語大詞典》:鱼鼋(魚黿)
泛指鳞介水族。 宋 陆游 《风云昼晦夜遂大雪》:“山云如马牛,水云如鱼黿。” 清 李必恒 《乙丑纪灾诗》之四:“皇天吾不怨,幸免作鱼黿。”
分類:鳞介水族
《漢語大詞典》:鱼蚌(魚蚌)
鱼和蚌。泛指鳞介类水产。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周燮 ﹞有先人草庐在於东坑,其下有陂,鱼蚌生焉。” 宋 蔡襄 《胡雁》诗:“春江沙平浄,鱼蚌不可数。”
《国语辞典》:土黄色(土黄色)  拼音:tǔ huáng sè
带有土色的黄颜色。如:「想调出土黄色,不妨在黄色的颜料中加一点褐色。」《太平御览。卷九三八。鳞介部一○。鳄鱼》引《岭表录异》曰:「鳄鱼,其身土黄色,有四足,修尾,形状如鼍,而举止趫疾。」《西游记》第四六回:「那道童穿的一领葱白色云头花绢绣锦沿边的鹤氅,真个脱下来,被行者吹一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件土黄色的直裰儿,与他穿了。」
《漢語大詞典》:鱼蠃(魚蠃)
鱼和螺。泛指鳞介水产。蠃,通“ 螺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比水:“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棃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
分類:鳞介水产
《漢語大詞典》:魪品
泛指鳞介类水族。
《漢語大詞典》:鳞宗介族(鱗宗介族)
泛指鳞介类水生动物。 明 李东阳 《题画》诗:“鳞宗介族多簪裾,中书亦是 瀛洲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