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鱼孽(魚孽)
亦作“鱼孼”。
(1).古代迷信谓鱼类的某些不常见现象所预示的灾异。尚书大传卷二:“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孼,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痾。”一本作“ 鱼孽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寒气动,故有鱼孽。”晋书·五行志下:“ 魏 齐王 嘉平 四年五月,有二鱼集于武库屋上,此鱼孼也。”隋书·五行志下:“鱼孽: 梁 大同 十年三月,帝幸 朱方 ,至 四堑 中,及 玄武湖 ,鱼皆驤首见於上,若望乘舆者。帝入宫而没。”
(2).见“ 鱼孽 ”。尚书大传卷二:“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孼,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痾。”一本作“ 鱼孽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寒气动,故有鱼孽。”晋书·五行志下:“ 魏 齐王 嘉平 四年五月,有二鱼集于武库屋上,此鱼孼也。”隋书·五行志下:“鱼孽: 梁 大同 十年三月,帝幸 朱方 ,至 四堑 中,及 玄武湖 ,鱼皆驤首见於上,若望乘舆者。帝入宫而没。”
《國語辭典》:鲳鱼(鯧魚)  拼音:chāng yú
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体高而侧扁,略呈斜方形。头、眼、口皆小,尾分叉如燕,鳞甚细,肉细味美。食用时清蒸、煎炸皆宜。如:「豆酥鲳鱼」。参见「鲳」条。
《國語辭典》:喋呷  拼音:dié xiá
水鸟或鱼类聚食的样子。明。刘基〈为丘彦良题牧溪和尚千雁图〉:「眠沙卧草鸣且翱,喋呷藻荇乱蓬蒿。」
《漢語大詞典》:蒲鲊(蒲鮓)
古代一种腌制的鱼类食品。常在外面裹有竹箬、芦叶等,故名。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鱼鲊:“《食经》作蒲鮓法:取鲤鱼二尺以上,削﹝剉﹞,浄治之,用米三合、盐二合醃一宿,厚与糝。” 唐 王建 《饭僧》诗:“蒲鮓除青叶,芹虀带紫芽。”
《漢語大詞典》:蟂獭(蟂獺)
传说中为害鱼类的水中动物。汉书·贾谊传:“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蟂獭,水虫害鱼者也。”
《国语辞典》:石斑鱼(石斑鱼)  拼音:shí bān yú
鲈形目鲈科鱼类的统称。肉食性,多产于热带或温带近海,少数产于淡水。体纺锤形、侧扁,有圆鳞或栉鳞覆盖。多具美丽色彩。
《国语辞典》:鱼鳍(鱼鳍)  拼音:yú qí
鱼类的运动器官,以鳍条支撑系膜连接而成,鳍有奇、偶之别,奇鳍为脊鳍、臀鳍、尾鳍,偶鳍为胸鳍、腹鳍。
《国语辞典》:尾鳍(尾鳍)  拼音:wěi qí
鱼类末端的鳍,为鱼类游泳动力的来源。
《漢語大詞典》:渔塘(漁塘)
养殖鱼类的池塘。
《漢語大詞典》:渔泺(漁濼)
可捕捞鱼类的湖泊。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戊戌,弛 东京道 渔濼之禁。”
《漢語大詞典》:鱼埠(魚埠)
鱼码头,临江河的鱼类交易点。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鱼埠蜆塘,其税尤多,民极苦之。”
《漢語大詞典》:鱼介(魚介)
泛指鱼类和有介甲的水生动物。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章鱼》:“生於海中,捕食鱼介,其大者能摄羊豕入水。”
《國語辭典》:捕捞(捕撈)  拼音:bǔ lāo
捕捉打捞。如:「渔夫们下水捕捞。」
《漢語大詞典》:催情
用人工方法促进母畜发情排卵及鱼类性腺成熟。
《國語辭典》:热带鱼(熱帶魚)  拼音:rè dài yú
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具观赏性的淡水鱼或海水鱼。种类极多,一般色彩绮丽,形态怪异,体小活泼。故为世界著名的观赏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