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梅首
鱼名。即梅童。参见“ 梅童 ”。
分類:鱼名
《漢語大詞典》:梅童
小梅鱼。
《漢語大詞典》:马皋鱼(馬皋魚)
鱼名。 清 洪亮吉 《晓读书斋初录》卷上:“ 嘉兴 出马皋鱼,味较他鱼清美,旧未解其命名之义,今考水经注·沔水下云:‘ 谷水 之右有 马皋 城’……则鱼当以地得名。”
分類:鱼名
《漢語大詞典》:寐鱼(寐魚)
鱼名。山海经·东山经:“是山也,广员百里,多寐鱼。” 郭璞 注:“即鮇鱼。”
分類:鱼名郭璞
《漢語大詞典》:鲡鯣(鱺鯣)
鱼名。
分類:鱼名
《國語辭典》:银鱼(銀魚)  拼音:yín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鲑目。体细长,银白色,长三寸许,无鳞。栖息海边,初夏上溯河流产卵。也称为「白小」。
《漢語大詞典》:银鱼符(銀魚符)
银质的鱼符。 唐 代授予五品以上官员佩带,用以表示品级身分。亦作发兵、出入宫门或城门之符信。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 唐高祖 武德 元年九月改银菟符为银鱼符也。”亦省作“ 银鱼 ”。 唐 刘禹锡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并简同制水部李郎中》:“初佩银鱼随仗入,宜乘白马退朝归。” 金 元好问 《寄程孙铁安》诗:“已能骑竹马,想亦爱银鱼。” 明 张煌言 《间行杂感》:“伏匿那能忘铁马,潜游犹觉负银鱼。”
《國語辭典》:河豚  拼音:hé tún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鲀形目。口小腹大,无鳞,有棘刺,背淡苍色,腹白色,受惊扰则全身鼓胀。味甚美,但卵巢、内脏及血液含有剧毒,食用时若处理不慎,往往致死。也称为「豚鱼」。
《漢語大詞典》:吹沙
(1).吹扬沙土。旧唐书·郭子仪传:“大风遽起,吹沙拔木。” 唐 张祜 《咏风》:“引笛秋临塞,吹沙夜遶城。”《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未及数里,大风振作,吹沙走石。”
(2).鲨。古代小鱼名。尔雅·释鱼“鯊鮀” 晋 郭璞 注:“今吹沙小鱼,体圆而有点文。”诗·小雅·鱼丽“于罶鱨鯊” 唐 孔颖达 疏:“ 陆璣 疏云:‘﹝鯊﹞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故曰吹沙。”
《國語辭典》:鹿角  拼音:lù jiǎo
1.雄鹿的角。可以制药。
2.旧时作战时的防禦设施。把带有枝桠的树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营寨门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挡敌人前进。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四下里摆放鹿角蒺藜,铃索齐整。」也称为「鹿砦」、「鹿寨」。
《漢語大詞典》:丙穴
(1).地名。 大丙山 之穴,在今 陕西省 略阳县 东南,与 勉县 接境。 四川省 城口县 南、 广元县 北、 雅安县 南亦有 丙穴 。文选·左思〈蜀都赋〉:“嘉鱼出於 丙穴 ,良木攒於 褒谷 。” 李善 注:“ 丙穴 在 汉中 沔阳县 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 丙 ,地名也。”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诗之一:“鱼知 丙穴 由来美,酒忆 郫筒 不用酤。”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稻近 磻谿 种,鱼从 丙穴 尝。”
(2).鱼名,亦泛指嘉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江阳县 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日出鱼,鱼名丙穴。” 宋 杨万里 《谢叶叔羽总领惠双淮白》诗:“未知丙穴果何似,只恐子鱼无此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日在鼉宫蚊藪,终难振鬣 西江 口;看鱼肠自羞,岂是长鋏歌声丙穴愁。”
《國語辭典》:黄鱼(黃魚)  拼音:huáng yú
1.动物名。鲈目石首鱼科。分大黄鱼、小黄鱼两种。大黄鱼体长十四至五十七公分,肉质细嫩,分布中国大陆沿海一带。小黄鱼也称为黄花鱼,体色较大黄鱼黄,体长十一至三十四公分,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
2.南京方言。指大脚妓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那一天带了几块洋钱,走到了四马路野鸡最多的地方,叫做甚么会香里,在一家门首看见一个黄鱼。」
3.抗战时称车辆负载的乘客为「黄鱼」。
《漢語大詞典》:阳桥(陽橋)
亦作“ 阳乔 ”。亦作“ 阳鱎 ”。 鱼名。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 明 杨慎 《阳鱎》:“阳乔,鱼名,不钓而来,喻士之不招而至者也。其鱼之形则未详……乔从鱼为鱎,字义乃全。”比喻不召而自至的人。 清 周亮工 《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公闭户服古,固不屑为阳鱎也。”
分類:鱼名
《漢語大詞典》:缩项鳊(縮項鯿)
亦称“ 缩颈鯿 ”。亦称“ 缩头鯿 ”。 鱼名。以肥美著名。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鯿。” 唐 杜甫 《解闷》之六:“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鯿。” 仇兆鳌 注:“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云:‘ 峴山 下 汉水 中出鯿鱼,味极肥而美, 襄阳 人採捕,遂以槎断水,因谓之槎头缩项鯿。’” 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所居·退圃》诗:“百丈休牵上瀨船,一钩归钓缩头鯿。” 周宗泽 《久不得恬阶君盘养泉子静竞生消息赋此分寄》诗:“何当沽酒 襄江 上,好钓槎头缩项鯿。”
《漢語大詞典》:虾鱼(蝦魚)
亦作“蛤鱼”。 鱼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中鱼·虾鱼:“虾鱼出 灕水 ,肉白而丰,味似虾而鬆美。”
亦作“蛤鱼”。 蛙的别名。南史·文学传·卞彬:“ 彬 著《虾蟇赋》云:‘紆青拖紫,名为蛤鱼。’世谓比令僕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蛙
分類:鱼名
《漢語大詞典》:文鳐(文鰩)
传说中的鱼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 泰器之山 。 观水 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鰩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 晋 左思 《吴都赋》:“精卫衔石而遇缴,文鰩夜飞而触纶。” 唐 唐彦谦 《汉代》诗:“黻幃翘綵雉,波扇画文鰩。” 胡韫玉 《太平洋归舟中作》诗:“飞潜无主文鰩苦,升謫随天赤凤哀。”
分類:鱼名
《國語辭典》:乌贼(烏賊)  拼音:wū zéi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类。外形可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有大眼一对,并有十腕列生于口的边缘,上有吸盘,其中两条捕食用的触腕特别长。身体椭圆形而扁平,背上有浓淡不均的黑斑,体内有石灰质内壳,及墨囊各一,能喷出墨汁禦敌。可藉背端的三角鳍或位于头部的漏斗状水管所产生的喷力,急速移动。喜食贝类、甲壳类和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