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1,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魏征西
魏徵妩媚
魏徵直言
姚魏(又作:魏紫)
乌巢空幕
五利功
五色棒
五色药
洗箱箧
辛毗引裾
一曹三马
一言回天力
一醉六十日
渔阳操
云中守
典故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
「冬,作铜雀台。」南朝宋·裴松之注:《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曰:「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彊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例句

青春带文绶,去事魏征西。 韩翃 送戴迪赴凤翔幕府

典故
我见青山多妩媚
 
魏徵妩媚

相关人物
魏徵


《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列传〉~3870~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圭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冷斋夜话》卷一〈的对〉
东坡曰:世间之物,未有无对者,皆自然生成之象,虽文字之语亦然,但学者不思耳。如因事当时为之语曰:「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则其前有:「雍齿且侯,吾属何患。」太宗曰:「我见魏徵常妩媚。」,则德宗乃曰:「人言卢杞是奸邪。」
典故
魏徵直言

相关人物
魏徵


《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徵列传〉~3876~
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徵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典故 

《欧阳修全集·居士外集》卷二十二〈洛阳牡丹记·花释名〉
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马坡,其地属河阳,然花不传河阳而传洛阳,洛阳亦不甚多,一岁不过数朵。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魏花乃后也。」魏花千叶而红,始樵者得于寿安山中,卖与魏相仁溥家。魏氏之馆,其池甚大。传者以花初开时,有欲观者人数十钱乃得登舟。至花落,魏氏卒得数十缗钱。
典故
乌巢空幕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袁绍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2~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合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馀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将士皆怛惧。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乃杀之。」
典故
五利功

相关人物
魏绛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九〈襄公·传四年〉~508~
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动,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魏绛盟诸戎,脩民事,田以时。
《新校本晋书》卷四十三《乐广传》
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顿愈。

例句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吴融 金桥感事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权德舆 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

典故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操〉~2~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徵拜议郎。」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彊,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莫敢犯者。」

例句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李商隐 有感二首

立政思悬棒,谋身类触藩。 韦应物 示从子河南尉班

典故
五色药
 
五色灵丹
 
西山灵剂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66~
〈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芒芒非所识。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老聃适西戎,于今竟不还。王乔假虚词,赤松垂空言。达人识真伪,愚夫好妄传。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百家多迂怪,圣道我所观。

例句

何烦五色药,尊下即丹丘。 李群玉 半醉

典故
洗箱箧

相关人物
乐羊
 
田子方(魏文侯)


《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甘茂〉~232~
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例句

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箱箧。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典故
辛毗引裾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辛毗


《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辛毗传》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文帝践阼,迁侍中,赐爵关内侯。时议改正朔。毗以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左氏传曰「夏数为得天正」,何必期于相反。帝善而从之。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例句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李瀚 蒙求

典故
一曹三马

相关人物
司马懿
 
曹操(魏武帝)


《晋书》卷一〈高祖宣帝纪〉~20~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典故
一言回天力

相关人物
张玄素
 
李世民(唐太宗)
 
魏徵


《新唐书》卷一百三〈张玄素列传〉~3999~
帝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同归于乱。臣闻东都始平,太上皇诏宫室过度者禁之,陛下谓瓦木可用,请赐贫人,事虽不从,天下称为盛德。今复度而宫之,是隋役又兴。不五六年间,一舍一取,天下谓何?」帝顾房玄龄曰:「洛阳朝贡天下中,朕营之,意欲便四方百姓。今玄素言如此,使后必往,虽露坐,庸何苦?」即诏罢役,赐䌽二百匹。魏徵名梗挺,闻玄素言,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典故
一醉六十日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阮籍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360~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例句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一醉六十日,一裘三十年。 高蟾 道中有感

典故
相关人物
刘表
 
曹操(魏武帝)
 
祢衡
 
黄祖

参考典故
击狂节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下·祢衡传》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庾子山集》卷三《夜听捣衣诗》
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例句

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 孟郊 送淡公

典故
云中守

相关人物
魏尚


《汉书》卷五十〈张冯汲郑列传·冯唐〉~234~
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闑以内寡人制之,闑以外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空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知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匹,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时,赵几伯。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用郭开谗,而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为秦所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军市租尽以给士卒,出私养钱,五日壹杀牛,以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且云中守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繇此言之,陛下虽得李牧,不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新校本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
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

例句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王维 老将行

《漢語大詞典》:魏征西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作 铜雀臺 ”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载, 曹操 年轻时“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故以“魏征西”指 曹操 ,亦用以尊称军府长官。 唐 韩翃 《送戴迪赴凤翔幕府》诗:“青春带文綬,去事 魏 征西。”
分類:曹操年轻
《漢語大詞典》:姚魏
“ 姚黄魏紫 ”的省称。亦泛指牡丹花。 宋 范成大 《书樊子南游西山二记》诗:“仙山草木锁卿云,不到花平不离尘。十丈牡丹如锦盖,人间姚魏却争春。” 宋 辛弃疾 《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词:“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岁朝牡丹:“比数年来,元夕前后,姚魏已盛行於时,豪贵园圃在在有之。”参见“ 姚黄魏紫 ”。
分類:牡丹花
《國語辭典》:姚黄魏紫(姚黃魏紫)  拼音:yáo huáng wèi zǐ
牡丹花的通称或泛指名贵的花卉。参见「魏紫姚黄」条。宋。范成大 再赋简养正诗:「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镜花缘》第七二回:「只见姚黄魏紫,烂熳争妍。」
《漢語大詞典》:魏紫
牡丹花名贵品种之一。相传为 宋 时 洛阳 魏仁浦 家所植,色紫红,故名。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牡丹花乃花中之王,惟 洛阳 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色,一本价值五千。”参阅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
《漢語大詞典》:五色棒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曹操 ﹞除 洛阳 北部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人撰《曹瞒传》:“ 太祖 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用以喻严刑峻法。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一:“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宋 梅尧臣 《送馀干李少府》诗:“休将五色棒,欲取 洛阳 名。”
分類:严刑峻法
《漢語大詞典》:悬棒(懸棒)
曹操 除 洛阳 北部尉,造五色棒,悬门之左右,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后以“悬棒”指严正执法。 唐 韦应物 《示从子河南尉班》诗:“立政思悬棒,谋身类触藩。”
《漢語大詞典》:渔阳操(漁陽操)
《渔阳参挝》。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参见“ 渔阳参挝 ”。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