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希弃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时常希望他人所弃吐残等物,用充其食。由彼宿生悭吝,是以于有饮食之处,或见秽物,或复见空;或乐净物,而又见秽。此类之鬼,随其宿业厚薄不同,所求之食,或得丰饶也。
大势鬼
【三藏法数】
谓诸药叉及逻刹娑、恭畔荼等,或依树林,或住灵庙,或居山谷,或处空宫,所受富乐,与诸天同,其势大也。(已上三类,多财鬼也。梵语药叉,亦云夜叉,华言勇健。梵语逻刹娑,华言护士。梵语恭畔荼,即鸠槃荼,华言瓮形。)
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
【三藏法数】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等经云:若书写陀罗尼,置佛像中、塔中、杵中,或书在幢上、纸素竹帛等上,有众生得睹视者,或身手触者,或顶戴之者;乃至书于钟鼓铃铎之上,有闻声者,纵有五无间罪,悉皆灭尽;鬼神天魔悉皆驰散,无能侵害也。(五无间者,一趣果无间、二受苦无间、三时无间、四命无间、五形无间也。)
怪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等精怪也。
魃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魅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狐狸等精,能魅惑人者也。
蛊毒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多怨,结怨在心,怀恶不舍,故受此报;假托毒类,以成其质,即蛇虺等毒虫,能蛊于人者也。
疠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多瞋,心常忿恚,故受此报;遇人年灾命衰者,便入其身,兴诸苦恼,如疠疫、傅尸、骨蒸之类也。
魇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多诳,常怀异谋,诈现有德,欺罔于人,故受此报;凭虚托暗,迷惑昏睡之人,是名魇鬼。
魍魉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邪见,妄生执著,自谓明悟,故受此报;寓山川以托其形,为木石之怪,是名魍魉鬼。
役使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多枉,劳心役思,常行不正,挠害无辜,故受此报;寓明显境,托以成形,而为担沙、负石、走使之类,是名役使鬼。
传送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宿因争讼,藏覆己罪,为人所讼,故受此报;托附于人,传送吉凶福祸之言,是名传送鬼。
心乐三昧,破饿鬼有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恶业,證于心乐三昧。悯彼众生,受饿鬼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远离诸恶而生喜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