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30,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鬼功
鬼中
鬼王
鬼钱
舆鬼
诗鬼
鬼弄
使鬼钱
鬼力
鬼灵
鬼魔
鬼董狐
逢鬼
鬼头
鬼事
《漢語大詞典》:鬼功
同“ 鬼工 ”。
(1).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九:“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唐 白居易 《东林寺经藏西廊记》:“建修多罗藏一所。土木丹漆之外,饰以多宝。相好严丽,邻诸鬼功。” 唐 李岘 《剑池》诗:“ 闔閭 葬日劳人力, 嬴政 穿来役鬼功。”
(2).指掌握精妙高超的工艺者。
《漢語大詞典》:鬼中
犹录鬼簿。国语·楚语上:“ 灵王 虐, 白公 子张 骤諫。王患之,谓 史老 曰:‘吾欲已 子张 之諫,若何?’对曰:‘用之寔难,已之易矣。’若諫,君则曰:‘余左执鬼中,右执殤宫,凡百箴諫,吾尽闻之矣,寧闻他言?’” 韦昭 注:“执,谓把其録籍,制服其身,知其居处,若今世云能使殤也。” 章炳麟 《訄书·述图》“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臧之,小司寇登中于天府”自注:“《楚语》:‘余左执鬼中,右执殤宫’,中亦簿书。 韦 解谓把其録籍,是也。”参见“ 鬼録 ”。
《國語辭典》:鬼录(鬼錄)  拼音:guǐ lù
死者的名籍。《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也作「鬼箓」。
《漢語大詞典》:鬼王
迷信传说鬼世界之王。又泛指鬼的头目。 清 黄遵宪 《纪事》诗:“或带假面具,或手执长枪,金目戏方相,黑脸画鬼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在薄暮中,十几匹马,站在台下了;戏子扮好了一个鬼王,蓝面鳞纹,手执钢叉,还得有十几名鬼卒,则普通的孩子都可以应募。”
《漢語大詞典》:鬼钱(鬼錢)
冥钞。迷信者给死人烧的假钞票。 宋 陈与义 《漫郎》诗:“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
《漢語大詞典》:舆鬼(輿鬼)
即鬼宿。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之一。吕氏春秋·有始:“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 高诱 注:“舆鬼,南方宿。 秦 之分野。”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一:“《周官》天星皆有分野…… 东井 、 舆鬼 , 雍州 。”旧唐书·代宗纪:“壬戌夜,月晕南北河、东井,镇星入舆鬼,久之方散。” 清 归庄 《跋〈月令星图〉》:“其餘昏中星,自孟春至季秋,如昔参而今毕,昔弧而今井,昔七星而今舆鬼……皆退十餘度。”
《漢語大詞典》:诗鬼(詩鬼)
诗人的鬼魂。 清 谭嗣同 《蜕园》诗:“扁舟卧听瘦龙吼,幽花潜向诗鬼哭。”
分類:诗人鬼魂
《国语辞典》:鬼弄  拼音:guǐ nòng
骗人的把戏。《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直待鞑虏去后,方才遣兵调将,为追袭之计,一般筛锣击鼓,扬旗放炮,都是鬼弄,那曾看见半个鞑子的影子?」
分类:骗人把戏
《漢語大詞典》:使鬼钱(使鬼錢)
《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 《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宋 黄庭坚 《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 宋 王千秋 《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國語辭典》:鬼力  拼音:guǐ lì
元人杂剧中称鬼卒为「鬼力」。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三折:「今日在森罗殿上对案,还有天曹不曾来哩,鬼力门首觑者,尊神来呵,报复知道。」《聊斋志异。卷一。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
分類:仆从
《國語辭典》:鬼灵(鬼靈)  拼音:guǐ líng
1.鬼魂。如:「传言这空屋半夜常有鬼灵出现,所以没人敢住。」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或云人常得人道。或云死便为鬼灵。」
2.形容轻巧灵敏。《红楼梦》第六三回:「豆官身量年纪皆小,又极鬼灵,故曰豆官。」
分類:鬼魂
《漢語大詞典》:鬼魔
魔鬼。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大灾星》:“可是,这并不能阻止那群空中的鬼魔,它们大胆地掠空而下,盘了个半弧形的圆圈,在 运河 北岸那些原来就是褴褛不堪的屋顶上卸下几十颗重磅炸弹。”
分類:魔鬼
《漢語大詞典》:鬼董狐
指专门为鬼作传记的人。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干寳 向 刘真长 叙其搜神记, 刘 曰:‘卿可谓鬼之 董狐 。’” 唐 褚遂良 《鬼冢志·附鲁秋胡妻疑冢志》:“援笔伸纸,不觉自嘲为鬼 董狐 矣。”按, 董狐 ,古之良史。
《韵府拾遗 尾韵》:逢鬼
晋阳秋罗友在桓温府以家贫乞禄温许而不用后同府人有得郡者温为席起别友至尤晚问之友答曰民首旦出门于中途逢一鬼大见揶揄云我只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
《國語辭典》:鬼头(鬼頭)  拼音:guǐ tou
聪明机灵,多用于儿童。《红楼梦》第五三回:「好个鬼头孩子,可怜见的。」
《國語辭典》:小鬼头(小鬼頭)  拼音:xiǎo guǐ tóu
1.骂人的话。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小鬼头,我有何公私过犯?真人在此,你说!」
2.对小孩子亲昵或不客气的称呼。也称为「小鬼」。
《漢語大詞典》:鬼头银(鬼頭銀)
亦省称“ 鬼头 ”。 旧指铸有洋人头像的银元。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买输服》:“诗曰:买输服,鬼头银,锱铢积累多艰辛,乃甘跪献控诉斗杀之家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广州之银洋称呼》:“﹝外洋钱﹞又有鬼头之名,盖外人往往以其国王之象印于钱面也。”
《漢語大詞典》:鬼事
(1).指死者安葬后祭祀等事。礼记·檀弓下:“虞而立尸,有几筵,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孔颖达 疏:“此一节论葬后当以鬼神事之。礼,未葬由生事之,故未有尸,既葬,亲形已藏,故立尸以係孝子之心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汉 以来丧葬皆瘞钱,后世俚俗稍以纸代钱为鬼事。”
(2).指令人生厌或不愉快的事。 沙汀 《柳永慧》:“她兴致勃勃地告诉我道:‘为了这点鬼事,我前后哭了七八场呵!’”亦指见不得人的事。 艾芜 《百炼成钢》一:“接着还骂了一句:‘不晓得他们干些什么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