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鬼化生
【三藏法数】
谓不从胎卵等生,但无而忽有,变现不测,此鬼即为化生也。
{忄阜}惕鬼
【三藏法数】
音堆,惕音剔。)惕即恶夜叉。摩诃止观云:拘那含佛末法之时,有一比丘,好恼乱众僧,为众摈出,遂发恶誓,常恼坐禅之人。此鬼亦作种种形貌,或如虫类缘人头面钻刺之状,或抱持于人,或复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来恼行人,应即觉知,一心闭目,阴而骂之。作是言:我今识汝,汝是阎浮提中,食火嗅香等辈,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兼诵戒律以除却之。彼鬼即便退去,无能恼乱也。(梵语夜叉,华言勇健。梵语摩诃,华言大。拘那含,梵语具云拘那含牟尼,华言金寂。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魔罗鬼
【三藏法数】
梵语魔罗,华言能夺命。以能夺行人智慧之命故也。此鬼多作三种形相,恼乱行人。一、违情之事,即丑色恶声等可畏五尘,及虎狼师子罗刹等类;二、顺情之事,即美色娇声,可爱五尘,及父母等形相之类;三、非违非顺之事,即寻常所见五尘等类。以上三事,或令怖畏,或令爱著,皆能动乱行人之心,而使禅定不得发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鬼业
【三藏法数】
谓鬼方出罪所,游于人间,以馀业力,煎灼此泉,以偿宿债。
饿鬼见是脓血
【三藏法数】
谓由宿世悭贪罪障深重,堕饿鬼中,长劫不闻浆水之名。既因饥渴所逼,望见河水,意欲饮之,速趋岸傍,皆是脓血也。
一分与诸鬼神
【三藏法数】
与诸鬼神者,谓乞得食时,即以净器盛贮一分,待日晡时,则然香讽咒加持普施一切鬼神,令其饱满,出离苦趣,悉得解脱也。
青色喻饿鬼
【三藏法数】
谓饿鬼由中品十恶之业所感,身常饥瘦,面多青色,故取东方青色以喻之也。
验生饿鬼中
【三藏法数】
谓若作恶之人,从顶冷至腰,腰下犹温,然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
饿鬼有
【三藏法数】
饿鬼者,常受饥饿也。谓众生由过去悭吝之因,感现在饥饿之果,因果不亡,故名饿鬼有。
鬼难
【三藏法数】
经云: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盖鬼所以畏观音名者,以观音有威有恩,若非怀恩,则是畏威;闻名尚不能恶眼相视,岂复生于伤害之心耶?(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梵语夜叉,华言勇健。)
在饿鬼难
【三藏法数】
谓饿鬼有三种:一其业最重者,长劫不闻浆水之名;二其业次重者,唯在人间伺求荡涤脓血粪秽;三其业轻者,时或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填河塞海,受苦无量,障于见佛、闻法,故名饿鬼难。(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炬口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口中常吐猛焰,炽然不息;身如被燎多罗树形。盖其因中极悭,故招如是苦果也。(梵语多罗,华言岸,形如此方轮榈树也。)
针口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腹大,量如山谷,咽如针孔。虽见种种上妙饮食,不能吞咽,饥渴难忍也。
针毛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身毛坚刚铦利,不可附近,内钻自体,外射他身,如鹿中箭,毒马(香靳切)狂走,苦痛难忍。时逢不净,少济饥渴也。(毒马者,毒气马痛也。)
瘿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由恶业故,于咽上而生大瘿,犹如痈肿,热马酸疼,更相(普碑切)闱(子礼切,手搦也),臭脓涌出,争共取食,少得充饥也。(已上三种,少财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