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阴状(陰狀)  拼音:yīn zhuàng
自杀的人用来申冤抒愤的遗书。
《漢語大詞典》:贯渎(貫瀆)
谓惯于亵渎鬼神。贯,通“ 惯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贯瀆鬼神,慢弃刑法。” 杜预 注:“贯,习也。瀆,易也。” 杨伯峻 注:“ 杨树达 先生《读左传》云:‘瀆当为嬻,説文:嬻,媟嬻也。’意为习惯于侮慢鬼神。”
《漢語大詞典》:忌祟
迷信谓禁忌鬼神作祸。 三国 魏 嵇康 《宅无吉凶摄生论》:“凡以忌祟治家者,求富而其极皆贫。故有‘知星宿,衣不覆’之谚。古言无虚,不可不察也。” 三国 魏 嵇康 《宅无吉凶摄生论》:“尝有不知蚕者,出口动手,皆为忌祟,不得蚕滋甚,为忌祟滋多,犹自以犯之也。”
《漢語大詞典》:冥愿(冥願)
对鬼神许的愿。 唐 陈子昂 《为人请子弟出家表》:“先臣恳诚,未效他日,所以乞遂冥愿,敢覬天恩。”
分類:鬼神
《漢語大詞典》:厉坛(厲壇)
祭无祀鬼神的坛。明史·礼志四:“厉坛:泰厉坛祭无祀鬼神。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此其义也。《祭法》,王祭泰厉,诸侯祭公厉,大夫祭族厉…… 洪武 三年定制,京都祭泰厉,设坛 玄武湖 中,岁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 清 黄遵宪 《都督僉事瑞岩万公墓表》:“新败之后,走死者载道。公即敛骨埋之,设厉坛以祀。”
分類:鬼神
《國語辭典》:祟书(祟書)  拼音:suì shū
旧俗记录某日得病为某鬼作祟的书。《醒世姻缘传》第三回:「一边叫人往真武庙陈道士家,借了一本祟书来到。查看三十日系灶神不乐,黄钱纸五张、茶酒、糕饼送至灶下吉。」
《漢語大詞典》:祝禬
祭祀鬼神,以求降福除灾。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盖 开元 间, 惠宣太子 被疾, 明皇 自祝禬。”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旌旗藏怒,祝禬牖衷。”
《国语辞典》:宣室志  拼音:xuān shì zhì
书名。唐张读撰。十卷。补遗一卷。内容为鬼神灵异的神话传说。因取汉文帝宣室受釐,召贾谊问鬼神事的典故作为书名,故称为「宣室志」。
《国语辞典》:撒纸钱(撒纸钱)  拼音:sǎ zhǐ qián
指将祭祀鬼神所使用的冥纸,分撒给鬼魂,以求平安。通常用于发生意外事故、容易出事等处。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是最容易出车祸之处,因此常有人在此处撒纸钱,以求平安。」
《漢語大詞典》:幽飨(幽饗)
祭献鬼神。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太庙乐歌肆夏乐》:“礼既升,乐以愉。昭序溢,幽饗餘。”
分類:祭献鬼神
《漢語大詞典》:战祷(戰禱)
战前祷告鬼神。左传·成公十六年:“ 楚子 登巢车,以望 晋 军……‘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
分類:祷告鬼神
《漢語大詞典》:北罗酆(北羅酆)
即 罗酆山 。道家谓山上有六天鬼神主断人间的生死祸福。山在北方癸地,故称“北罗酆”。简称“北酆”。 晋 葛洪 《枕中书》:“﹝ 孔丘 ﹞门徒三千,不经 北酆 之门。”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下笑世上人,沉魂 北罗酆 。”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北酆 落死名,南斗上生籍。”
《漢語大詞典》:鬼罚(鬼罰)
鬼神的惩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操守》:“故纵免王诛,难逃鬼罚。”
分類:鬼神惩罚
《國語辭典》:捣鬼(搗鬼)  拼音:dǎo guǐ
1.暗中使用阴谋诡计。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我刘一郎何曾捣鬼,小老婆多应失水。」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陈德甫那秀才敢不要,都是你捣鬼。」
2.以神秘的言语举动,来戏弄或吓唬他人。《西游记》第二四回:「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裍风!」《红楼梦》第一○二回:「贾蓉起先听他捣鬼,心里忍不往要笑。」
《國語辭典》:冥钞(冥鈔)  拼音:míng chāo
焚化给死人的假钞票,称为「冥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