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祷禳(禱禳)
祈祷鬼神求福除灾。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语怪而威之,所以炽其昏邪淫惑而为祷禳猒胜鬼怪之事,以大乱于人也。” 宋 苏辙 《祭灵惠汪公文》:“自夏及秋,中间祷禳,神不厌瀆,卒保康乂。”
《漢語大詞典》:伤官(傷官)
(1).迷信谓鬼神的差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马公宋相》:“或云 马公 、 宋相 俱是五通神部下伤官。”
(2).旧时按年辰八字推算命运所用的术语。谓八字中犯此,将不利本主。红楼梦第八六回:“老爷和众人説:‘不管他错不错,照八字算去。’那先生便説:‘甲申年,正月丙寅,这四个字内有伤官、败财。’”
《國語辭典》:银锭(銀錠)  拼音:yín dìng
1.铸成锭状的银块。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两之别,中国明、清两代用为通货,清末始铸银圆。
2.一种冥纸。
《漢語大詞典》:解逐
谓设祭驱逐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解除:“解逐之法,缘古逐疫之礼也。”
《國語辭典》:退送  拼音:tuì sòng
辞退、除掉。《红楼梦》第七七回:「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
《漢語大詞典》:龙忌(龍忌)
(1).禁火日。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之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李贤 注:“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云 子推 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2).鬼神忌日。《淮南子·要略》:“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高诱 注:“中国以鬼神之日忌, 北胡 、 南越 皆谓之请龙。”
《漢語大詞典》:禨鬼
指鬼神祅祥。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之一:“神者不在於禨鬼,而在於宗庙也。”
分類:鬼神
《漢語大詞典》:合莫
谓祭祀时祭者通过进献祭物与所祭鬼神相感通。礼记·礼运:“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 孔颖达 疏:“莫谓虚无寂寞,言死者精神虚无寂寞,得生者嘉善而神来歆饗,是生者和合於寂寞。” 唐 潘炎 《君臣相遇乐赋》:“在宇宙而皆满,鼓阴阳而合莫。”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惟圣人通於幽明之理,故制礼作乐,饗帝饗亲,进退百神五祀,声气合莫,流动充满於天地之间。”
《國語辭典》:黄钱(黃錢)  拼音:huáng qián
祭祀时所焚化的黄纸,上凿铜钱模样,或贴有铜钱形的纸片。《西游记》第四六回:「国王闻言道:『也是,那中华人多有义气。』命取些浆饭、黄钱与他。」也称为「钱纸」、「纸钱」。
《漢語大詞典》:渐耳(漸耳)
鬼神名。旧时迷信谓其能制伏鬼怪。通雅·鬼神引 唐 张读 宣室志:“ 裴渐 隐 伊上 , 李道士 曰:‘当今制鬼无如 渐耳 ,时朝士书聻於门。’”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國語辭典》:疏头(疏頭)  拼音:shù tóu
1.和尚、道士在诵经前,向神前焚化的祷词。《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次日,取出中天竺、下天竺两个疏头换过。」《红楼梦》第六二回:「还有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并寿星、纸马、疏头。」也作「疏辞」。
2.僧道化缘的记录簿。元。马致远《岳阳楼》第四折:「甚么天书?敢是化缘的疏头?」《红楼梦》第三九回:「我明儿做一个疏头,替你化些布施。」
3.说明缘由的文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县令批准建造,又自取库中公费银十两,开了疏头,用了印信,就中给与老成耆民收贮了讫。」
《國語辭典》:祸祟(禍祟)  拼音:huò suì
鬼神作怪所带来的灾祸。《墨子。天志上》:「我欲福禄,而恶祸祟。」
分類:鬼神灾祸
《漢語大詞典》:鬼教
(1).鬼神的指示。三国志·蜀志·张裔传:“乃以 裔 为 益州 太守,径往至郡。 闓 遂趦趄不宾,假鬼教曰:‘ 张府君 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麤,不足杀,令缚与 吴 。’”
(2).旧时对佛教的侮称。魏书·李瑒传:“於时民多絶户而为沙门, 瑒 上言:‘三千之罪,莫大不孝,不孝之大,无过絶祀,安有弃堂堂之政,而从鬼教乎!’”明史·石天柱传:“宠信番僧,从其鬼教。”
《漢語大詞典》:祝诅(祝詛)
(1).祝告鬼神,使加祸于别人。史记·孝文本纪:“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阴后 见后德称日盛,不知所为,遂造祝诅,欲以为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汉成帝 幸 赵飞燕 , 飞燕 谗 班婕妤 祝诅,於是考问。”
(2).犹发誓。 汉 王充 论衡·问孔:“ 孔子 为 子路 所疑,不引行事效己不鄙,而云‘天厌之’,是与俗人解嫌引天祝诅,何以异乎?”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今世俗之交也,未相照察而求深固,探怀扼腕,拊心祝诅。”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四海之祝诅,附耳以声;未至之祸福,承睫以形。”
《漢語大詞典》:鬼入
道家指如有鬼神入于心中而能悟万物的一种境界。庄子·寓言:“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六年而鬼入。” 成玄英 疏:“鬼入,神会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