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妖魑
犹妖魅,鬼怪。 唐 李颀 《爱敬寺古藤歌》:“风雷霹靂连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西游记》第六七回:“驱神使将,拘到妖魑。”
分類:妖魅鬼怪
《漢語大詞典》:鬼难(鬼難)
谓鬼怪丛聚为患。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其根实。”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所有自古之崇山、盘栈、絶漠、横沙、头痛、身热之区,风灾、鬼难之地,深箐、密林之域,毒蛇、猛兽之所盘据,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犁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漢語大詞典》:渐耳(漸耳)
鬼神名。旧时迷信谓其能制伏鬼怪。通雅·鬼神引 唐 张读 宣室志:“ 裴渐 隐 伊上 , 李道士 曰:‘当今制鬼无如 渐耳 ,时朝士书聻於门。’”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國語辭典》:迷信  拼音:mí xìn
1.对神仙鬼怪的盲目信仰。如:「对鬼怪神仙的畏惧与崇拜,已被科学證明为迷信的一种了。」
2.泛指缺少科学论證基础的信仰。如:「不能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并不等于真理。」
《漢語大詞典》:邪魅
作祟害人的鬼怪。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云笈七籤卷六四:“除邪魅,耐寒暑,皮肤润泽,髭鬢不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此或由恐怖之餘,邪魅乘机而中之,未可知也。”
《漢語大詞典》:黑鬼
(1).黑色鬼怪。《全元散曲·一枝花·嘲黑妓》:“莫不是房儿中描来的黑鬼,莫不是酒楼前贴下 钟馗 。”《水浒传》第三八回:“正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
(2).对黑人的蔑称。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三:“番人有职者,所居墙外有黑鬼持火鎗守之。”
(3).谓反动分子。 古华 《芙蓉镇》第三章:“她时时刻刻注意着自己的身分,即便在坏人堆里,黑鬼群中,自己也是个上等人,总有一天会澄清自己的政治分野、左右派别。”
《漢語大詞典》:鬼祸(鬼禍)
鬼怪暗中害人。 汉 王充 论衡·命禄:“故夫富贵若有神助,贫贱若有鬼祸。”
《漢語大詞典》:诸渠(諸渠)
传说中的鬼怪名。 汉 王延寿 《梦赋》:“捎魍魎,拂诸渠。”
分類:鬼怪
《漢語大詞典》:邪鬼
邪恶的鬼怪。 明 董斯张 广博物志·草木果:“石榴之实醉三尸,拾櫨之木厌邪鬼。”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 上海 盛德坛扶乩,由‘孟圣’主坛;在 北京 便有城隍 白知 降坛,说他是‘邪鬼’。”
分類:邪恶鬼怪
《漢語大詞典》:神魔
神灵,鬼怪。 南朝 齐 祖冲之述异记:“天授英辅,神魔所拟,有征无战,蕞尔小虏,不足制也。”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章:“每当 大海 的嘴唇一沾上海笛的笛哨,他就觉得这种乐器有一种神魔般的力量,能引得他灵魂出壳,遨游宇宙,忘怀了身内和身外的一切。”
《漢語大詞典》:炎魃
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也称旱魃。 宋 刘克庄 《西淙山观雨》诗:“六丁白昼诛炎魃,百恠苍渊起蛰雷。”
《国语辞典》:镇邪(镇邪)  拼音:zhèn xié
以法术或符咒等方法镇压邪魔或鬼怪。
《漢語大詞典》:斩勘(斬勘)
谓勘治和斩除作祟的鬼怪。 明 陆粲 《庚巳编·张道士》:“邻人恠之,扣以五人居止姓名。谢不知。乃曰:‘此必祟也,闻 张碧虚 精於斩勘,盍招之?’”
《漢語大詞典》:外祟
外来的鬼怪、祸祟。亦以喻外来的扰害、祸患等。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要是你自己各儿招些邪魔外祟来弄的受了累,那我可全不知道。”
《國語辭典》:鬼捏青  拼音:guǐ niē qīng
皮肤无故青肿。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最不爱打揉人七八道猫煞爪,掐纽的三十驮鬼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