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衣香髻影
见“ 衣香鬢影 ”。
《國語辭典》:衣香鬓影(衣香鬢影)  拼音:yī xiāng bìn yǐng
衣上的香气,鬓边的发丝。本为借指妇女。北周。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贺 咏怀诗二首之一:「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后为形容妇女仪态之辞。《水浒后传》第九回:「那红楼画阁,捲上珠帘,二八婵娟,倚楼而望,衣香鬓影,掩映霏微。」
《漢語大詞典》:缬子髻(纈子髻)
晋 代妇女以花缯束发名缬子髻。太平御览卷三七三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元康 中,妇人结髮者既成,以繒急束其环,名曰纈子髻。”
分類:妇女束发
《漢語大詞典》:撷子髻(擷子髻)
晋 时流行的妇女发髻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晋 时,妇人结髮者,既成,以繒急束其环,名曰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翕然化之也。”晋书·五行志上宋书·五行志一作“擷子紒”。
《分类字锦》:斜簪宝髻(斜簪宝髻)
陆㳺六峰项里看采杨梅诗斜簪宝髻看㳺舫细织筠笼入上都
分类:杨梅
《国语辞典》:广袖高髻(广袖高髻)  拼音:guǎng xiù gāo jì
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广袖高髻用以形容风俗奢荡、豪华。唐。白居易〈进士策问〉五道之三:「闻广袖高髻之谣,则知风俗之奢荡也。」
《国语辞典》:反绾髻(反绾髻)  拼音:fǎn wǎn jì
一种唐代高髻发式。编法是梳发于后,集为一股,有的编成发辫,由下反绾于头顶。
《国语辞典》:飞天髻(飞天髻)  拼音:fēi tiān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型。梳挽方法是将发集中在头顶,然后析分为数股,每股弯成一个圆环。「髻」文献异文作「紒」。《宋书。卷三○。五行志一》:「宋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紒』。」
《国语辞典》:墯马髻(墯马髻)  拼音:duò mǎ jì
一种古代妇女梳的发髻。发髻松垂,偏侧一边,如同从马上摔下一般。《后汉书。卷三四。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墯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也作「堕马髻」。
《漢語大詞典》:总髻交(總髻交)
童年结交的朋友。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吕夷简 有总髻交 王至清 ,以屡试不第,隐遯山壑。”参见“ 总角 ”、“ 总角交 ”。
《国语辞典》:包髻团衫(包髻团衫)  拼音:bāo jì tuán shān
古代妾侍所著的服饰。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许你做第二个夫人,包髻团衫袖腿绷。」明。朱有燉〈元宫词〉:「包髻团衫别样妆,东朝谒罢出宫墙。」
《国语辞典》:螺丝髻(螺丝髻)  拼音:luó sī jì
螺形式的发髻。也称为「螺髻」。
分类:发髻
《漢語大詞典》:髴髻
戴有首饰的发髻。《全元散曲·清江引》:“残粧儿匀髴髻儿歪,越显的多娇态。”
分類:首饰发髻
《漢語大詞典》:鹅梨旋风髻(鵝梨旋風髻)
鹅梨角儿。 宋 岳珂 《桯史·汪革谣谶》:“ 革 是日被白锦袍,属櫜鞬,腰剑,总鹅梨旋风髻。”
《骈字类编》:黄髻
东京梦华录娶妇媒人有数等中等带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皆两人同行
《國語辭典》:浑骨丫髻(渾骨丫髻)  拼音:hún gǔ yā jì
分梳在头部两边的圆形小髻。《水浒传》第六一回:「李逵戗几根蓬松黄发,绾两枚浑骨丫髻。」
分類: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