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蔽髻
晋令六品以下得服金钗以蔽髻三品以上服爵钗
分类:
《漢語大詞典》:辫髻(辮髻)
发髻。新唐书·车服志:“羊车小史,五辫髻,紫碧腰襻,青耳屩。”
分類:发髻
《漢語大詞典》:百叶髻(百葉髻)
古代妇女重迭型的发髻。 唐 元稹 《梦游春》诗:“丛梳百叶髻,金蹙重臺屨。”
《國語辭典》:合髻  拼音:hé jì
宋元时婚俗中的结发仪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疋段、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次男左女右结发,名曰合髻。」
《漢語大詞典》:丱髻
束成两角的发髻。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卷上:“ 贵妃 坐 晏 ( 刘晏 )于膝上,亲为 晏 画眉总丱髻。”
分類:两角发髻
《國語辭典》:灵蛇髻(靈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相传为魏文帝皇后甄氏所创。其梳法是将头发挽起,束为一股或双股,再盘成如灵蛇般蟠曲扭转的发髻。如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即梳此发髻。
《漢語大詞典》:凌云髻(凌雲髻)
唐 代妇女的一种高耸的发髻。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桂宫》:“ 丽华 被素袿裳,梳凌云髻。”
《漢語大詞典》:蒲桃髻
古代为儿童所束的葡萄形的发髻。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蒲桃髻:“小儿髮初生,为小髻十数,其父母为儿女相胜之辞曰:‘蒲桃髻,十穗胜五穗。’”
《漢語大詞典》:髻梁
横插于发髻的簪子。能起固定发髻的作用。 清 徐昂发 《宫词》之四五:“卸却髻梁釵燕子,红袍黄领念番经。”
《漢語大詞典》:髻荷
指荷花形的发髻。 宋 向子諲 《鹧鸪天·同徐师川同过叶梦授家》词:“釵燕重,髻荷偏,两山斜叠翠连娟。”
《漢語大詞典》:鬋髻
鬓髻。 明 袁宏道 《游满井》诗:“梅花堆鬋髻,波影动文纈。”
分類:鬓髻
《漢語大詞典》:科髻
犹科头。 宋 惠洪 《食菜羹示何道士》诗:“先生清梦回,科髻方隐几。”参见“ 科头 ”。
《國語辭典》:科头(科頭)  拼音:kē tóu
1.战士不戴头盔。《史记。卷七○。张仪传》:「虎贲之士跿䞤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2.泛指不戴帽子。明。黄淳耀〈甲申日记二则〉:「吾尝一朝科头,三晨晏起,过必在此。」
《骈字类编》:治髻
老学庵笔记栉之于发不去乱不能治髻
《漢語大詞典》:慵妆髻(慵粧髻)
偏垂一边的蓬松发髻。红楼梦第五八回:“ 晴雯 因走过去拉着,替他洗浄了髮,用手巾拧的乾鬆鬆的,挽了一箇慵粧髻。”
分類:蓬松发髻
《高级汉语词典》:油鬏髻
油鬏髻。女人头上梳的发髻。亦代指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