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蛇髻
采兰杂志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有赤光若梧子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其一二
《漢語大詞典》:解散髻
古代的一种束发形式。南齐书·王俭传:“﹝ 王俭 ﹞作解散髻,斜插幘簪,朝野慕之,相与放効。” 清 洪亮吉 《解散髻》诗:“一代风流比 谢安 ,插簪散髻解朝冠。”自注:“ 王俭 为国子祭酒,作解散髻斜插簪,尝谓人曰:‘ 江 左风流宰相,惟有 谢安 。’意以自比。”南史·王俭传作“解散幘”。亦省作“ 解散 ”。 唐 陆龟蒙 《和酒病偶作》:“唯欠白綃笼解散, 洛 生閒咏两三声。”
分類:束发
《漢語大詞典》:危髻
高耸的发髻。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更有街坊妇人,腰繫青花布手巾,綰危髻。”
分類:高耸发髻
《韵府拾遗 霁韵》:握髻
李东阳诗睡起忽然忘握髻不胜愁鬓晚飘萧
《漢語大詞典》:项髻(項髻)
谓挽发髻于颈后。后汉书·南蛮传·越裳国:“项髻徒跣,以布贯头而著之。” 李贤 注:“为髻於项上也。”
分類:发髻
《漢語大詞典》:坠马髻(墜馬髻)
即堕马髻。 隋 江总 《梅花落》诗:“天姬坠马髻,未插江南璫。”参见“ 堕马髻 ”。
分類:堕马髻
《漢語大詞典》:堕马髻(墮馬髻)
亦称“ 坠马髻 ”。 古代妇女发髻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堕马髻者,作一边……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國語辭典》:抓髻  拼音:zhuā jì
将头发梳拢盘结于头顶所成的髻,为女孩或女仆所梳的发式。《老残游记》第二回:「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也作「髽髻」。
《漢語大詞典》:鬒髻
美好的发髻。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室画》诗:“宫娥数百簇高下,鬒髻一一红芙蕖。”
分類:美好发髻
《国语辞典》:懒髻(懒髻)  拼音:lǎn jì
随手挽成的发髻。
分类:随手发髻
《国语辞典》:流苏髻(流苏髻)  拼音:liú sū jì
一种发型。将头发梳挽至顶部,编成一个圆形发髻,在根部束系丝带,带垂于两肩,并以珠翠等做装饰。
《漢語大詞典》:宜春髻
旧时春日妇女所梳的髻。因将“宜春”字样贴在彩胜上,故名。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綵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旦]:晓来望断 梅关 ,宿妆残。[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阑。” 清 纳兰性德 《东风齐著力》词:“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葡萄。”
《骈字类编》:瑶髻
顾况虎邱西寺经藏碑是诸菩萨演说如来广大境界慈目瑶髻发生喜乐
《分类字锦》:蔽髻
晋令六品以下得服金钗以蔽髻三品以上服爵钗
分类:
《漢語大詞典》:辫髻(辮髻)
发髻。新唐书·车服志:“羊车小史,五辫髻,紫碧腰襻,青耳屩。”
分類:发髻
《漢語大詞典》:百叶髻(百葉髻)
古代妇女重迭型的发髻。 唐 元稹 《梦游春》诗:“丛梳百叶髻,金蹙重臺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