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鬓髻(鬢髻)
亦作“鬂髻”。 挽在两鬓的发髻。 清 顾禄 清嘉录·百花生日:“《宣府志》:花朝节,城中妇女剪綵为花,插之鬢髻,以为应节。” 清 陆圻 《新妇谱·妆饰》:“但衣粧鬂髻,各家风尚不同,又宜请教於姑,随其指示。”
《國語辭典》:发髻(髮髻)  拼音:fǎ jì
一种挽束头发,将其盘结于头顶或颅后的发式。
《骈字类编》:蠃髻
古今注蜗壳宛转有文章绞转为结似蠃壳文童子结发亦为蠃髻 杜阳杂编新罗国献万佛山可高一丈彫沈檀珠玉以成之其佛之形大者或逾寸小者七八分其佛之首有如黍米者有如半菽者其眉目口耳蠃髻毫相无不悉具小霏雪录波罗蜜树如荔枝树差大皮厚叶团有横纹 枝附树身而生一枝含数实花落实出大如斗皮亦似荔枝有刺类佛首蠃髻之状肉若蜂房近子处可食 明一统志蠃髻山在临安府河西县西五里山顶如佛之蠃髻然耸又蠃髻山在四川行都司城东南四十五里其山高 顶如蠃髻金梁简文帝神山寺碑独有鹫岳灵境净土不烧蠃髻 质声闻难睹 元稹卢头陀诗马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蠃髻见罗㬋轼
和凝 宫词 蠃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
苏 宝山新开径诗回观佛骨青蠃髻踏遍仙人碧玉壶山惠洪秋晚同超然山行诗高秋霜叶鱼腮赤落日远 蠃髻青 李俊民和河上修桥诗云间隐隐堆蠃髻雨后鳞鳞涨鸭头差黄庚舟次九山诗水云尽处列奇峰蠃髻参 杳霭中
《漢語大詞典》:玄髻
乌黑的发髻。 汉 张衡 《七辩》:“鬢髮玄髻,光可以鉴。” 晋 张协 《安石榴赋》:“荫佳人之玄髻,发窈窕之素姿。”
分類:乌黑发髻
《国语辞典》:同心髻  拼音:tóng xīn jì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髻形式。将头发挽至头顶,编成一个圆形的发髻,形制较简单。在四川成都、江西景德镇、山西太原等地宋墓所出土的陶俑、瓷俑都见此种发髻。
《漢語大詞典》:长髻(長髻)
高的发髻。 清 吴伟业 《海狮》诗:“文身疑蝌篆,长髻学螺旋。”
分類:发髻
《骈字类编》:安髻
礼记栉縰笄总正义笄著縰既毕以笄插之熊氏云此笄谓安髻之笄以縰韬发作髻既讫横施此笄于髻中以固髻也
《漢語大詞典》:髫髻
谓垂髫与辫髻。借指幼年。《广阳杂记》卷二引 清 钱驭少 《居庸关》诗:“髫髻生当战伐年,南军正戍 白狼 烟。”
分類:垂髫幼年
《漢語大詞典》:剃髻
假发髻。鬀,通“ 髢 ”。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子每没乱杀,一个鬀髻撮不住。”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二折:“这婆娘外相儿真,就里哏,从然面搽红粉,是一箇油鬀髻吊客丧门。”
分類:假发发髻
《分类字锦》:覆髻
后汉书光武帝纪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注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按覆髻方言作覆结
分类:
《韵府拾遗 阮韵》:髻稳(髻稳)
杨奂诗飞云髻稳盘双雅
《漢語大詞典》:髻角
男孩的发髻。语本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髮为鬌,男角女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欢郎 ﹞须臾至,髻角儿如鸦头绪儿白;穿一领紬衫,不长不短,不宽不窄。”
分類:男孩发髻
《漢語大詞典》:髻凤(髻鳳)
指插戴于发髻的凤钗。太平广记卷四九二引 唐 无名氏《灵应传》:“余乃再拜,昇自西阶,见红粧翠眉、蟠龙髻凤而侍立者,数十餘辈。”
《漢語大詞典》:髻钗(髻釵)
插定发髻的钗子。用金玉等制成,古亦为首饰之一种。 宋 陈师道 《菩萨蛮》词:“髻釵初上朝云捲,眼波翻动眉山远。”
《骈字类编》:侧髻(侧髻)
明 张宪 大都即事六首 其三 额黄斜入鬓,侧髻半翻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