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椎髻  拼音:zhuī jì
发髻之形如椎。《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汤总镇叫把收留的苗婆内中,拣会唱歌的,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赤著脚,到中军帐房里歌舞作乐。」
《漢語大詞典》:椎布
椎髻布衣。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 梁鸿 择 孟光 而娉,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 鸿 不答, 孟光 讯因,知 梁鸿 有志遁隐,不喜 孟光 傅粉墨。 孟光 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鸿 大喜曰:“此真 梁鸿 妻也,能奉我矣!”后遂以“椎布”为女子服饰简朴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一日,媪独居,忽有美人来,年可十六七,椎布甚朴,光华照人。” 清 方文 《赠马婿永公》诗:“敢以羊车迎 卫 玠 ,且将椎布配 梁鸿 。”
《漢語大詞典》:拥髻(擁髻)
谓捧持发髻,话旧生哀。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伶玄自叙》:“ 通德 占袖,顾眎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 宋 苏轼 《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以诗戏之》之二:“遥知 通德 凄凉甚,拥髻无言怨未归。” 明 徐渭 《燕子楼》诗:“昨泪几行因拥髻,当年一顾本倾城。”
分類:捧持发髻
《漢語大詞典》:宝髻(寶髻)
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 唐 王勃 《登高台》诗:“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緑媚红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外谪》:“云笼宝髻凭谁掠,月覷纱窗只自眠。”《花月痕》第三回:“玲瓏宝髻重盘云,百合衣香隔坐闻。”
分類:妇女发髻
《漢語大詞典》:高髻
高绾之发髻。《后汉书·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分類:发髻
《骈字类编》:双髻(双髻)
南北朝 王融 拟古诗二首 其一 何当垂双髻,团扇云间明。
唐 周朴 赠双峰山和尚 峨峨双髻山,瀑布泻云间。
《國語辭典》:丫髻  拼音:yā jì
形容妇女乌黑如鸦羽的发髻。
《漢語大詞典》:髻丫
(1).盘于头顶左右两边的发髻。 宋 苏轼 《送笋芍药与公择》诗之二:“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宋 陆游 《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2).比喻植物顶部分杈。 清 曹寅 《冬兰》诗之一:“丛秀几釵股,顶分双髻丫。”
《漢語大詞典》:佛髻
呈盘曲状发髻的美称。相传佛发旋曲为螺形,故称。 唐 李商隐 《镜槛》诗:“仙眉琼作叶,佛髻鈿为螺。”
分類:盘曲发髻
《漢語大詞典》:髻螺
盘旋如螺状的发髻。 元 张可久 《凭阑人·席上分题》曲:“粧淡亭亭堆髻螺,歌缓盈盈停眼波。” 明徐复祚《红梨记·潜窥》:“则恐怕露溼渍纤罗,则恐怕树影参差搅鬆髻螺。” 清 舒位 《黔苗竹枝词·龙家苗之一》:“狗耳亭苕綰髻螺,鬼竿影里两婆娑。”
分類:盘旋发髻
《國語辭典》:髻子  拼音:jì zi
挽束在头顶上的发结。元。杨维桢〈六宫戏婴图〉诗:「旃檀小殿吹天香,新兴髻子换宫妆。」《老残游记》第九回:「倘若叫那和尚留了头,也挽个髻子,披件鹤氅,道士剃了发,著件袈裟,人要颠倒呼唤起来了。」
分類:发髻山峰
《漢語大詞典》:绾髻(綰髻)
亦作“ 綰结 ”。 谓盘绕发髻。 宋 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之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綰结 湘娥 十二鬟。” 宋 范成大 《揽辔录》:“惟妇人之饰不甚改,而戴冠者甚少,多綰髻。”
分類:盘绕发髻
《漢語大詞典》:凤髻(鳳髻)
古代的一种发型。 唐 宇文氏 《妆台记》:“ 周文王 於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后蜀 欧阳炯 《凤楼春》词:“凤髻緑云丛,深掩房櫳。” 元 钱惟善 《次陈君瑞游凤凰山光明寺》诗:“左瞻剑戟龙门并,上脱冠巾凤髻双。”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分類:种发发型
《骈字类编》:两髻(两髻)
宋 苏轼 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不蹶,以为鼎则不足,疑其饮器也,胡有诗,答之 君看翻覆俯仰间,覆成三角翻两髻。
元 马祖常 绝句七首 其四 江南女儿年十五,两髻丫丫面粉光。
元 柳贯 行界牌源道次小憩民舍 白云不为青山地,截断前峰两髻丫。
《漢語大詞典》:鬟髻
亦作“ 鬟结 ”。 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为小鬟髻,饰之以金。” 清 李邺嗣 《退山初归取妾卜居将遂投隐欣慰之意见于小诗》:“尚餘鵠髮如鬟结,且举庞眉与黛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腰肢纤弱,鬟髻宛然。” 清 墅西逸叟 《过虚志感》:“﹝ 刘三秀 ﹞且踊且号,鬟髻为解,髮委地丈餘。”
《漢語大詞典》:堕髻(墮髻)
堕马髻的省称。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 西施 晓梦綃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宋 张先 《菊花新》词:“堕髻慵妆来日暮,家在画桥堤下住。”
分類:堕马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