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闵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四川新都人,字又损,号雪岩居士,又号髯道人。性耿介,沉静寡言,居无长物,四壁外惟笔床茶灶,图书数卷而已。工诗,善弈,尤精书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云南昆明人,名未详。布衣。善指头画。所作大观楼长联,凡一百八十字,尤脍炙人口。有《髯翁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七
贝子吞珠,字拙斋,晚号髯翁。饶余敏亲王阿敏泰曾孙。袭镇国公,官礼部尚书。卒赠贝子,谥恪敏。有《花屿读书堂小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九
翁延年,字笠渔,晚号笠髯,湘潭人。官江苏知府。有《潇湘词馆诗钞》。
周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曙岩,号棡冈,又号髯痴。诸生。善画山水,不多作。宗娄东、虞山两派。画松尤秀逸。工书能诗。有《游目偶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山阴人,字敬身,自号鉴湖渔子、越州髯僧。康熙十八年,以布衣荐试鸿博。
杨山松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南武陵人,字长苍,又字龙髯,别号忍古头陀。明督师杨嗣昌子,以祖荫袭锦衣卫指挥军监纪同知。少时在父军中,有小飞将之称。嗣昌死后,廷臣争言其罪。松乃撰《孤儿吁天录》以上。清康熙间,吴三桂叛清,欲授以伪职,逃遁得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5—1773 【介绍】: 清江苏嘉定人,字晋瞻,号芷岩,多髯而善饮,自号髯痴。不应科举。善画,尤精刻竹,用刀如笔,所作山水树石,皴法浓淡,生动浑成。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涌(1758-1796),字思泉,号晓峰,别号小髯,今无锡市惠山区斗门人。邑庠生。与吴下诸名士结印月阁诗社,刊有印月阁诗集行世,著有《归雅草》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8—1839 【介绍】: 清湖南安化人,字子霖,号云汀。嘉庆七年进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出为川东道,治行称四川第一。嘉、道间,历安徽布政使、巡抚,清查库款,理清三十余年积累纠葛。治荒政,创辑《安徽通志》。道光五年,调江苏。时洪泽湖决,运道梗阻,澍办理海运,亲赴上海雇船而成之。十年,任两江总督。与巡抚林则徐疏浚江南河流,号为数十年之利。又陈两淮盐政积弊,推行票盐,减价敌私,颇有成效。卒谥文毅。有《印心石屋诗文集、奏议》、《蜀輶日记》、《陶渊明集辑注》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七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衔。赠太子太保,谥文毅。有《印心石屋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陶澍(1779~1839) 清代官员、学者。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授编修,升御史,历任山西、四川、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官至太子太保衔两江总督。卒谥“文毅”,入祀贤良祠。陶澍有“晚清第一人才”之称,是清代主张“经世致用”的经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对“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产生了深刻影响。有《陶文毅公全集》等。曾数次游览黄鹤楼,有七律《重登黄鹤楼》。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曾熙(1861-1930) 字季子,又字嗣元、子缉,号俊圆,晚号农髯。湖南衡阳人。二十岁中秀才,三十一岁中举,四十三岁殿试中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晚年绝意仕途,五十六岁,应李瑞清之邀,居上海以鬻字画,授门徒为生。六十岁学画,在书画界名声显赫,与李瑞清有"南曾北李"之誉,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八
沙元炳,字健庵,晚号毁翁,如皋人。光绪甲午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志颐堂诗钞》。
人物简介
1864-1927,字健庵,晚岁别号毁髯,如皋人。1891年乡试中举。1892年会试取为贡士,1894年殿试取进士。深得帝师翁同龢的赏识,经翁推荐,入庶馆深造,授翰林院编修。1895年集资创办广丰腌腊制腿公司,聘请兰溪师傅来如皋主持腌腊加工,所制火腿与金华火腿齐名,远销美洲。此后,他还集资创办皋明电灯公司、如皋公立医院、鼎丰碾坊、裕如钱庄和广生德中药铺等。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被推举为如皋县民政长。1913年又当选为江苏省议会议长,他坚辞不就。其后,他担任过如皋县水利会会长,清丈局局长和款产处主任等职,并主持总纂《如皋县志》,有《志熙堂诗文集》传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锡如(1866~1928),本名天赐,字钟灵,别号近市居士,晚号紫髯翁。清澎湖马公人。曾从文石书院山长俞秉文学,继入闽县,以监生赴闱试,不第。日人治台后,欲授以澎湖厅参事之职,辞而不受。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发生「二次革命」,陈锡如慨然投笔从戎,远赴长江南北,后被捕受困于上海制造局。脱困后致力于教育工作,以保存汉文。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创「澎瀛吟社」于澎湖文石书院〖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云:「西瀛吟社的前身乃陈锡如首创于文石书院的澎湖诗社。」然,据《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有「遥祝澎瀛吟社成立」的报导,刊在1911年5月2日第一版,可见首创诗社应为「澎瀛吟社」。 〗 ,因日人干预而停办。其后复与地方仕绅蔡汝璧、陈梅峰等广招澎湖文士陈鉴堂、吴尔聪、蔡锡三、鲍迪三等重整,易名为「西瀛吟社」,以诗文奖励后进。大正九年(1920)应高雄旗津青年团之聘,担任汉文夜学讲师,在旗津富商叶宗祺宅,成立「留鸿轩书房」,教授汉文,并集结门下弟子成立「旗津吟社」。大正十四年(1925)陈氏澎湖女弟子于留鸿轩成立「莲社」,为全台第一个闺秀诗社。次年(1926)又集澎湖后辈文人组「小瀛吟社」;昭和二年(1927)应陈皆兴之邀,在高雄苓雅寮传授汉文,并主持「苓洲吟社」。终其一生致力,陈锡如皆致力于汉学之推广;创立多个诗社,并倡女学,及门弟子除陈皆兴、王天赏等名士外,尚有蔡旨禅、蔡月华、蔡锦云等女诗人。〖参考《澎湖县志‧人物志》,马公:澎湖县文献委员会,1972年,页61;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高雄:中山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胡巨川〈陈锡如的从军史〉,《?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34卷,2004年3月,页50至59;胡巨川〈陈锡如的澎湖诗〉,《? 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25卷,2004年12月,页70至82;胡巨川〈陈锡如与其「留鸿轩诗文集」〉,《南台文化》第4卷,高雄:南台湾文史工作室,2001年12月,页31至41。 〗 陈锡如作品有《留鸿轩诗文集》,昭和二年(1927)由高雄苓洲吟社出版,集分上中下卷,上中卷为文,下卷收诗作,并附女弟子诗钞。陈氏个人诗作共二五七题,四一六首,按照古风、排律、律诗、绝句等体裁排列编辑。今即据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余美玲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76-1950,字志澄,又名锐,字剑丞,开发南麂岛时自称“海上虬髯”,因以海髯为号,又名虬髯、髯翁,浙江温州苍南县龙港镇陈营里(今江山办事处 周家车,九板桥一带)人,在此生活了20年,21岁迁鳌江居住。王理孚晚年自编《海髯诗》,请人抄写后自加校对。抄本和一些删馀诗由其家族保存下来,至二 十世纪末由其子王载纮复印成册。1950年病殁于永嘉县城(今温州市鹿城区),终年75岁。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于右任(1876-1964) 名伯循,号心经、髯翁。三原人。工诗、书。
黄鹤楼志·人物篇
于右任(1879—1964) 政治家、教育家。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泾阳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委员兼审计院院长和监察院院长等职。离开家乡到上海时,曾到过武昌,登临黄鹤楼故址览胜,作词《浪淘沙•黄鹤楼》,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慨和登斯民于衽席的愿望。
人物简介
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原名伯循,字诱人,陕西三原人。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先后创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等。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次长,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一九四九年去台湾。诗作内容厚实,书法亦佳。有《于右任诗词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