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髭鬓(髭鬢)
胡须和鬓发。 唐 白居易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诗:“今过 襄阳 日,髭鬢串成丝。”庄子·列御寇“美髥长大” 唐 成玄英 疏:“髥,髭鬢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忧愁的髭鬢斑白,尚兀自还不彻他这穷途债。”
分類:胡须鬓发
《骈字类编》:黑髭
唐 李昭象 赴举出山留寄山居郑参军 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
《漢語大詞典》:虬髭
亦作“虯髭”。
(1).卷曲的胡须。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於是 卫 、 霍 、 甘 、 陈 ,虬髭瞋目,心驰 陇 路,志饮 河 源,乘胜长驱,未加所限。”
(2).即 虬髯客 。 唐 李咸用 《别李将军》诗:“一拜 虯髭 便受恩,宫门细柳五摇春。男儿自古多离别,懒对英雄泪满巾。”参见“ 虬髯客 ”。
《國語辭典》:虬髯客(虯髯客)  拼音:qiú rán kè
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人物,据传即隋末侠士张仲坚。其人髯赤而蜷曲,结识李靖、红拂,欲起事反隋,但因不愿与李世民争夺天下,乃遁入扶馀国,杀其国君,自立为王。
《韵府拾遗 支韵》:雪髭
白居易诗万顷清波映雪髭
《漢語大詞典》:须髭(鬚髭)
胡须。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豨薟草:“臣服百剂,耳目聪明,渐服满千,鬚髭再黑。”
分類:胡须
《韵府拾遗 支韵》:冻髭(冻髭)
周贺诗冻髭忘夜剥
《韵府拾遗 支韵》:乌髭(乌髭)
吴莱诗乌髭毌怕不得素
《骈字类编》:苍髭(苍髭)
唐 齐己 酬尚颜上人 紫绶苍髭百岁侵,绿苔芳草绕阶深。
《骈字类编》:素髭
南北朝 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漢語大詞典》:髭王
指 周灵王 。相传其生而有髭,故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 定王 六年, 秦 人降妖,曰:‘ 周 其有 頿王 ,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周东迁失计》:“自 平王 至於亡,非有大无道者也。 頿王 之神圣,诸侯服享。”
《漢語大詞典》:髭根
胡须的根部。 宋 梅尧臣 《送雪窦长老昙颖》诗:“ 吴 霜点髭根,海鸟随众迎。”
分類:胡须根部
《漢語大詞典》:银髭(銀髭)
白髭须的美称。 宋 杨万里 《雪后十日日暖雪犹未融》诗:“生愁便消去,将底伴银髭。”
分類:髭须
《骈字类编》:虎髭
辍耕录元张兴祖平生射虎数十一日遇虎一发而踣语人曰吾闻生虎之髭剔齿可愈风因拔之由是人目之曰杀虎张
《漢語大詞典》:捻髭(撚髭)
捻弄髭须。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初刻》支言俚説,不足供覆酱瓿,而翼飞踁走,较捻髭呕血、笔塚砚穿者,售不售反霄壤隔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词人之能度曲者,世间颇少。其握管捻髭之际,大约口内吟哦,皆同説话。”参见“ 捻鬚 ”。
《漢語大詞典》:捻须(撚鬚)
谓推敲诗句而捋须吟哦。语出 唐 卢延让 《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鬚。” 宋 苏轼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灯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鬚吟喜雪。” 胡怀琛 《赠陈蜕庵先生》诗:“捻鬚觅句得佳趣,忘齿论交到少年。”
《漢語大詞典》:髭胡
指 金 军。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 汉 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