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滑藉  拼音:huá jiè
将玉蜀黍或高粱的杆去除外皮,剩下的杆多孔、富弹性,可作为填充物。旧时搬运易碎物品时,用以填实空隙,避免碰撞。
《国语辞典》:玉米螟  拼音:yù mi míng
为害玉米、粟、高粱的一种螟虫。成虫昼伏夜出。幼虫孵化后,啃食玉米、高粱的茎,被害部常自加害部位的上方枯萎凋谢。也称为「粟螟」。
《国语辞典》:屯留县(屯留县)  拼音:chún liú xiàn
位于山西省东南的一县。境内盛产米、麦、高粱、玉蜀黍、豆类,工业则以酿酒、制面粉等业为主。
《國語辭典》:秆子(稈子)  拼音:gǎn zi
「秆」之俗称。如:「稻秆子」、「麦秆子」、「高粱秆子」。参见「秆」条。
分類:植物高粱
《漢語大詞典》:圪节(圪節)
(1).稻、麦、高粱、竹子等茎上分枝长叶的地方。
(2).两个圪节间的一段。
(3).泛指长条形东西的一段。
《國語辭典》:高粱酒  拼音:gāo liáng jiǔ
由高粱所酿成的酒。如:「金门产的高粱酒,远近驰名。」也称为「高粱」。
《漢語大詞典》:高粱帽子
高粱子实外面的壳。 杨朔 《乱人坑》:“他们吃的是高粱面、棒子面、黑豆面、云豆面,磨面时奸商还给带上棒子骨头、高粱帽子,掺进沙土、木渣、树皮、山药梗子,以及杂七杂八的东西。”
《國語辭典》:高粱米  拼音:gāo liáng mǐ
碾去外皮的高粱谷实。如:「高粱米营养丰富,可以做米饭,也可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
分類:高粱子实
《漢語大詞典》:格档(格檔)
方言。秫秸梃子,去掉穗的高粱梃子。 侯宝林 《我的青少年时代》:“从庙里还愿出来后,我还记得母亲买了个格档做的玩意儿。”
《漢語大詞典》:靧粱
古人以高粱的汤汁洗面。取其滑泽。礼记·玉藻:“日五盥,沐稷而靧粱。” 孔颖达 疏:“沐稷而靧粱者,沐,沐髮也;靧,洗面也。取稷粱之潘汁,用将洗面沐髮,并须滑故也。然此大夫礼耳。又人君沐靧皆粱也。”
《国语辞典》:果穗  拼音:guǒ suì
聚集在一起的果实,称为「果穗」。如玉米、高粱等。
《漢語大詞典》:锅帘(鍋簾)
方言。用高粱秸等编扎成的锅盖。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六:“就快吃完了饭,碗也顾不得洗刷,锁上门,盖上锅帘,拿起拐杖走出来。”
《漢語大詞典》:谷类作物(穀類作物)
子实主要供作粮食的一类作物。一般指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黍、荞麦等。为人类主要粮食,或作家畜精饲料及轻工业原料。
《國語辭典》:黑穗病  拼音:hēi suì bìng
一种植物病害。因黑粉菌目之黑穗病菌寄生而引起,病症为在罹病部位产生大量之成堆黑色粉状孢子。常发生于小麦、高粱、玉米等禾科植物。
《漢語大詞典》:饸饹(餄餎)
北方的一种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长条,煮着吃。也称河漏。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一部五:“放着白面你吃饸饹,看上 王贵 你看不上我!”中国歌谣资料《内蒙古民歌·诉苦歌》:“婆婆让我压饸饹,大姑子让我擀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