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高山重嶂  拼音:gāo shān chóng zhàng
高峻的山岭重叠交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引〈宜都记〉:「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国语辞典》:峻岭崇山(峻岭崇山)  拼音:jùn lǐng chóng shān
高峻陡峭的山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三。周明老》:「疾风暴雨悲游子,峻岭崇山非故乡。」也作「高山峻岭」、「崇山峻岭」。
《国语辞典》:岩墙之下(岩墙之下)  拼音:yán qiáng zhī xià
岩墙,高峻而将要倒塌的墙。岩墙之下指危险的处所。《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漢語大詞典》:崒律律
亦作“ 崒嵂嵂 ”。
(1).形容高峻陡峭。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遮莫他虎啸风崒律律的高山直走上三千遍,那龙喷浪翻滚滚的 长江 也经过有二百遭。”
(2).象声词。《水浒传》第十七回:“禪杖起如虎尾龙筋,朴刀飞似龙鬐虎爪。崒嵂嵂,忽喇喇,天崩地塌。”
《国语辞典》:崚峭  拼音:léng qiào
1.山势高峻。如:「这座高山形势崚峭,山顶几与上天相接。」
2.比喻人风骨奇高。如:「五柳先生风骨崚峭,不为五斗米折腰。」
《国语辞典》:并概青云(并概青云)  拼音:bìng gài qīng yún
形容山势高峻,与天云齐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国语辞典》:叠岭层峦(叠岭层峦)  拼音:dié lǐng céng luán
层层相叠的山峰丘岭。形容山势高峻险阻。《西游记》第一五回:「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
《漢語大詞典》:嵾峨
高峻貌。
《國語辭典》:壁立千仞  拼音:bì lì qiān rèn
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壁立千仞形容岩壁矗立之势极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晋。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漢語大詞典》:嵽霓
高峻貌。 宋 吴儆 《浮丘仙赋》:“或崔嵬巃嵸以杰出,或刻削嵽霓而争衡。”
《漢語大詞典》:崇亘
高峻绵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此地名 土瓜山 ,西乃 滇滩 东北高峰南下之支,东乃 雅乌 直北崇亘之岭。”
分類:高峻绵延
《漢語大詞典》:崇峭
高峻陡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又屈逕其山南,众岑竞举,若竖鸟翅,立石崭巖,亦如剑杪,极地险之崇峭。”
《漢語大詞典》:埼嵚(碕嶔)
绵亘高峻貌。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其山脩亘伟鞾,萃欝碕嶔。”
分類:绵亘高峻
《漢語大詞典》:盘驳(盤駁)
(1).高峻貌。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阴阳山:“匍匐而升,危崖盘驳,惊奇怪异,气色昏黯。”
(2).搬运。镜花缘第六一回:“因近时茶叶每每有假,故不惜重费,於各处购求佳种,如 巴川 峡山大树,亦必费力盘驳而来。”
(3).查问;辩驳。红楼梦第七三回:“如今若温习这个,又恐明日盘究那个;若温习那个,又恐盘驳这个。”《何典》第五回:“他嘴头子又来得,左话左转,右话右转……凭你老奸巨猾,能言舌辩的囚犯,也盘驳不过。”
《漢語大詞典》:峻崎
高峻险要。 唐 元结 《九疑图记》:“彼如 嵩 华 之峻崎, 衡 岱 之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