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云顶(雲頂)
(1).山名。在 四川 境内。 前蜀 贯休 《游云顶山晚望》诗:“ 云顶 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黔 南在何处,堪笑復堪悲。”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跃马上 云顶 ,欲呼飞仙人。” 钱仲联 校注引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金堂县》:“《名山志》云:‘ 金堂 三学山 ,乃 汉州 北山,一名 云顶 ,一名 石城 ,亦名 栖贤 、 开照 ,其实一山也。’”
(2).山名。在 浙江省 瑞安县 东。 元 倪瓒 《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坐寻 云顶 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3).高山顶上。 宋 陈著 《念奴娇·献再一兄成室大任》词:“笑指旧隐逍遥,分猿鹤地,云顶栽花木。” 明 高启 《题瀑布泉》诗:“千山云顶一泉飞,仰面时惊雨溼衣。”
《漢語大詞典》:孤嶂
孤立的高山。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宋 陈与义 《度岭》诗:“隔水丛梅疑是雪,近人孤嶂欲生云。”
分類:孤立高山
《漢語大詞典》:呼嵩
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正月 武帝 亲登 嵩高山 ,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后因以“呼嵩”指对君主祝颂。 明 唐顺之 《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诗:“望日扳仙仗,呼嵩绕御牀。”
《國語辭典》:山岭(山嶺)  拼音:shān lǐng
连绵的高山。《宋书。卷九六。鲜卑吐谷浑传》:「甘谷岭北有雀鼠同穴,或在山岭,或在平地。」
《漢語大詞典》:云磴(雲磴)
高山上的石级。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松膏背日凝云磴,丹粉经年染石牀。” 元 倪瓒 《题画》诗:“水榭汀桥曲曲,风林云磴层层。” 明 何景明 《镜光阁》诗:“风铃齐送响,云磴曲盘空。”
《漢語大詞典》:危巅(危巔)
高山顶上。 元 王恽 《游青莲寺》诗:“午枕不容诗梦就,天风吹雨下危巔。”
《漢語大詞典》:阻山
谓凭借高山的险阻。
《漢語大詞典》:山渊(山淵)
高山与深渊。荀子·不苟:“山渊平,天地比。” 汉 贾谊 《惜誓》:“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晋 张华 《游猎篇》诗:“鼓噪山渊动,衝尘云雾连。”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珠璣产於蚌蛤,珪璧出於山渊。”
分類:高山深渊
《國語辭典》:崇阿  拼音:chóng ē
高山。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分類:高丘高山
《漢語大詞典》:飞磴(飛磴)
高山上的石台阶。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漢語大詞典》:云窟(雲窟)
高山上的岩洞。 宋 王禹偁 《阳冰篆》诗:“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 宋 杨万里 《游莆涧呈周帅蔡漕张舶》诗:“穹巖千仞敲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
《國語辭典》:半仙  拼音:bàn xiān
1.传说仙人居住在高空,因而称登高的人为「半仙」。宋。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援,我与枯藤各半仙。」
2.巫医、相士等道行高超,可以媲美神仙,故称为「半仙」。如台湾民间传说,清代时南部有位精通法术的勘舆师林半仙。《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小婿起初道:『不祥之言』,谁知又应著这奇事。后来二句:『惊则大惊,吉则大吉。』果然这一惊不小,谁知反因此凑著吉期!李知微真半仙了。」
《漢語大詞典》:岩嶂(巖嶂)
亦作“ 巖鄣 ”。亦作“ 巖障 ”。 直如屏障的高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水有二源,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 小陇山 ,巖嶂高险,不通轨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今 汝水 西出 鲁阳县 之 大盂山 黄栢谷 ,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南齐书·州郡志:“夷獠丛居,隐伏巖障。”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登北楼》诗:“巖嶂随高步,琴尊奉胜游。”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西望群山靡迤,巖嶂深秀,宛如吾庐。”
《漢語大詞典》:云阿(雲阿)
云深处。指高山之上,深山之中。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颜延之 《白鹦鹉赋》:“既达美於天居,亦儷景於云阿。”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服爵帝典,栖志云阿。” 李善 注:“云阿,言高远也。” 李周翰 注:“而栖志实在云山之曲。阿,犹曲也。”
《國語辭典》:冰川  拼音:bīng chuān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本身的压力而变成冰层,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层便形成冰川。也称为「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