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还笏(還笏)
(1). 唐高宗 将立 武则天 为后, 褚遂良 谏,帝不听。 遂良 致笏殿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事见《旧唐书·褚遂良传》。后用以称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唐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诗:“不听还笏諫,几覆缀旒祧。” 宋 陆游 《自嘲》诗:“独立未除还笏气,餘生犹待闔棺论。”
(2).致仕,辞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古有一言腰相印,谁教他,满篋婴鳞疏。还笏退,不回顾。” 元 姚燧 《耶律钧赠官制》:“固求还笏,难断抗章。”
《漢語大詞典》:制麻
皇帝的命令。原用白纸书写, 唐高宗 上元 间,因白纸多蠹,改用黄麻纸书写诏书,故称“制麻”。也称“詔黄”。新唐书·李栖筠传:“始, 栖筠 见帝,敷奏明辩,不阿附,帝心善之,故制麻自中以授,朝廷莫知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昆命于元龟:“ 寧皇 嘉定 初,拜右相制麻。”
《漢語大詞典》:德基
(1).德行的根本。语本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实在阴施及物,厚其德基,以左右功庸,而百禄是荷。”
(2). 宋 高宗 ( 赵构 )的字。《宋人轶事汇编》卷三引《萍槎小乘》:“ 光尧 凄然曰:‘此我故物,京师玉册官鐫“ 德基 ”二字, 建炎 避敌海上,堕水。’”
《國語辭典》:乾陵  拼音:qián líng
1.唐高宗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北的梁山。
2.辽景宗的陵墓。位于辽宁省北镇县的医巫闾山。
《國語辭典》:上阳宫(上陽宮)  拼音:shàng yáng gōng
唐代的宫殿。在今河南省洛阳城西洛水北岸。唐高宗时建。武则天时大事兴修,常居于此。玄宗时,被谪宫人多居此地。
《漢語大詞典》:醉骨
(1).指 唐 武则天 妒杀 高宗 后妃事。事见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 武后 知之,令人杖庶人及 萧氏 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瓮中,曰:‘令此二嫗骨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济恶以才,妬同醉骨;射人於暗,奸类含沙。”
(2).嗜酒者的尸骨。 金 刘从益 《过尉氏怀阮籍》诗:“万古留诗名,九原消醉骨。”
《漢語大詞典》:毗沙
(1). 唐 羁縻都督府名。 高宗 上元 二年(公元675年)在 于阗国 (今 新疆 和田 西南)置,属 安西都护府 。新唐书·西域传上·于阗国:“﹝ 于闐 王 伏闍信 ﹞击 吐蕃 有功,帝以其地为 毗沙都督府 。”
(2).见“ 毗沙门天王 ”。
《漢語大詞典》:毗沙门天王(毗沙門天王)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 多闻天王 。俗称 托塔天王 。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 唐 宋 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於是,於 开元寺 之 灵山 ,塑北方 毗沙门天王 。”亦省称“ 毗沙门 ”、“ 毗沙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坦率对万乘,偈答无所避,尔如 毗沙门 ,外形如脱履。”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又 感应 天王殿 一间两厦,其天王也,变 毗沙 之身,於 咸通 之年,现神质为 龟城 之助。”太平广记卷二一四引 宋 景焕 《野人闲话·应天三绝》:“ 毗沙 大像何光辉,手擎巨塔凌云飞。”参见“ 四天王 ”。
《漢語大詞典》:回心院
(1). 唐 宫院名。 高宗 王皇后 及 萧良娣 被囚之所。新唐书·后妃传上·王皇后:“﹝ 王皇后 ﹞又曰:‘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復见日月,乞署此为 回心院 。’”按,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作“ 迴心院 ”。
(2).词牌名, 辽 萧后 作。 清 叶申芗 本事词:“ 辽 萧后 小字 观音 ,工书,能歌词,善弹筝琶。 天祐帝 甚宠之……后疎之,后乃作《回心院》词十首,寓望幸之意也。”
《漢語大詞典》:无字碑(無字碑)
(1).指 泰山 登封台 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 秦始皇 所立。 宋 晁补之 《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 玉女井 ,鸟絶何由奫?”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二》:“ 秦始皇 泰山 立无字碑,解者纷紜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説也。”一说为 汉武帝 所立。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泰山立石:“岳顶无字碑,世传为 秦始皇 立。按 秦 碑在 玉女池 上, 李斯 篆书,高不过五尺,而铭文并 二世 詔书咸具,不当又立此大碑也。考之 宋 以前,亦无此説。因取史记反覆读之,知为 汉武帝 所立也。”
(2). 陕西 乾县 唐高宗 李治 、皇后 武则天 合葬 乾陵 陵区有 武则天 无字碑。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 明 胡侍 《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録云: 东晋 谢太傅 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製述之意也。此説亦通。”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没字碑:“ 谢太傅 墓碑无字,伟绩丰功不胜记也; 秦太师 墓碑无字,秽德丑行不屑书也。”后亦用以为典,谓丰碑自在人们心中。《天津日报》1977.1.16:“功高百世何胜记,宇内常留无字碑。”
(4).对标格清峻而不为文章或少识文字者的谑称。 唐 冯贽 《记事珠·无字碑》:“ 赵崇 凝重清介,门无杂宾,慕 王濛 、 刘真长 之风也,标格清峻,不为文章,号曰‘无字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 崔协 者,少识文字,时人呼为‘无字碑’。”
《漢語大詞典》:含元殿
唐 宫殿名。 高宗 时所建,本名 蓬莱宫 。遗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唐 李华 曾作《含元殿赋》。参阅新唐书·李华传
《漢語大詞典》:七王
(1).指七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 秦 并七王,而 战国 有《策》。”晋书·地理志上:“陵夷至於 战国 ,遂有七王。”原注:“ 韩 、 魏 、 赵 、 燕 、 齐 、 秦 、 楚 。”
(2).指 汉景帝 时 吴 、 楚 、 赵 、 胶西 、 济南 、 菑川 、 胶东 等七个叛乱的诸侯王。 明 徐光启 《闻楚变有感》诗:“我闻 汉景 时,作难自七王。”
(3). 南宋 追封 高宗 时抗金诸将 韩世忠 为 蕲王 、 刘安世 为 鄜王 、 张俊 为 循王 、 岳飞 为 鄂王 、 杨存中 为 和王 、 吴玠 为 涪王 、 吴璘 为 信王 ,合称七王。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七王
《漢語大詞典》:天申节(天申節)
南宋 以 高宗 的生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 宋 叶适 《崇国赵公行状》:“州以天申节银绢抑配於民,民甚苦之。公始用库钱抑其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 淳熙 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天申圣节……车驾率皇后、太子、太子妃、文武百僚并诣宫上寿。车驾至小次降輦,太上遣本宫提举传旨减拜行礼。”宋史·高宗纪一:“﹝ 建炎 元年五月﹞乙未,以生辰为天申节。”
《漢語大詞典》:明王梦(明王夢)
指 殷高宗 武丁 因梦得 傅说 为相,使摄政事。 唐 李乂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祗应感发明王梦,遂得邀迎圣帝游。”
《漢語大詞典》:南选(南選)
(1). 唐高宗 时,因 桂 广 交 黔 等地,可选任土人为官,但有时所选不当,于是就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去选取适当人才,称为南选。参阅唐会要·南选新唐书·选举志下
(2). 金太宗 时,选拔人才,设南北二选。至 海陵王 时,合南北选为一。参阅金史·选举志一
《漢語大詞典》:孝己
人名。传说为 殷高宗 武丁 之子,以孝行著,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用作孝子的典范。庄子·外物:“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 孝己 忧而 曾参 悲。” 成玄英 疏:“ 孝己 , 殷高宗 之子也,遭后母之难,忧苦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 尾生 、 孝己 之行而无益处於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孝己 , 高宗 之子,有孝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孝己 杀身因谤语, 申生 丧命为谗言,亲生儿子犹如此,何怪螟蛉受枉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