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利贷(高利貸)  拼音:gāo lì dài
以很高的利息借钱给他人。如:「地下钱庄专门放高利贷,来谋取暴利。」也称为「高利盘剥」、「阎王债」。
《高级汉语词典》:放高利贷  拼音:fàng gāo lì dài
以获取高利息为目的而借钱给别人
《漢語大詞典》:阎王债(閻王債)
高利贷。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我自甘这样用去若干生命,不但不以生命来放阎王债,想收得重大的利息,而且毫不希望一点报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省得老头一看见我就皱眉头,像欠了他的阎王债似的。”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二:“他不能卖他的女儿,可是 老张 的债是阎王债,耽搁一天,利钱重一天。”
分類:高利贷
《漢語大詞典》:乡债(鄉債)
指农村里的高利贷。 茅盾 《子夜》八:“他放出去的‘乡债’,从来没收回过现钱。”
《國語辭典》:子钱(子錢)  拼音:zǐ qián
利息。《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
《國語辭典》:行钱(行錢)  拼音:xíng qián
1.杂役、佣人。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行钱,与我请将贤士来者。」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三折:「著行钱抬过那香卓来者。」
2.借高利贷。《明史。卷三○○。外戚传。张峦传》:「指挥司聪者,为延龄行钱,负其五百金。索之急,遂与天文生董昶子至谋讦祖前所首事,胁延龄贿。」
《漢語大詞典》:算缗钱(算緡錢)
汉 代所行税法之一,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车船所征的赋税。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緡钱”为计税单位。汉书·武帝纪:“﹝ 元狩 四年﹞初算緡钱。”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緡,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及至‘算缗钱’,一时商人破产者数十万户,蓬蓬勃勃的商业资本势力遂一蹶而不振。”
《國語辭典》:盘剥(盤剝)  拼音:pán bō
1.辗转剥削。如:「盘剥取利」、「盘剥无度」。
2.搬运装卸货品。《六部成语注解。户部》:「盘剥:将大船重载之米取出分载于小船之上。」
《國語辭典》:京债(京債)  拼音:jīng zhài
旧时新任命的外官在赴任之前,为置办行装,在京城借贷的债务。《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又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秀才选了这等美缺,那些放京债的人,每日不离门缠扰。」
《漢語大詞典》:子钱家(子錢家)
放债取息的人。犹言高利贷者。史记·货殖列传:“ 吴 楚 七国兵起时, 长安 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齎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 关东 , 关东 成败未决,莫肯与。” 清 钱谦益 《王府君墓志铭》:“孺人殁,生计益落,则仰给于子钱家,偿以倍称之息。”
《國語辭典》:羊羔利  拼音:yáng gāo lì
一种高利贷。如羊生小羊般以本生利。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买虚的看取些羊羔利,嫁人的早中了拖刀计。」也称为「羊羔」。
《國語辭典》:印子钱(印子錢)  拼音:yìn zi qián
旧时放高利贷的俗称。以所借的钱,加算利息,分期偿还,每还一部,则于摺上盖以印记,故称为「印子钱」。《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简传》:「百姓十室九空,无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谓『印子钱』,利至十之七八,折没妻孥,为放债之害。」简称为「印子」。
《漢語大詞典》:营债(營債)
封建时代军营中一种高利贷款。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已有记载, 宋 以后史书所记更多。宋史·兵志七:“其弊有六:一曰上下率敛,二曰举放营债。”
《漢語大詞典》:转风钱(轉風錢)
高利贷的一种形式。《解放日报》1946.9.29:“转风钱:当时借十,五天以后还十成。”
分類:高利贷
《國語辭典》:重利盘剥(重利盤剝)  拼音:zhòng lì pán bō
高利放债,进行剥削。如:「他专做重利盘剥的勾当。」《红楼梦》第一○六回:「你父亲所为固难劝谏,那重利盘剥究竟是谁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