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槌骨沥髓
淋巴球
血红素
伐毛换髓
黄骨髓
红细胞
沦肌浃髓
《国语辞典》:槌骨沥髓(槌骨沥髓)  拼音:chuí gǔ lì suǐ
敲碎骨头,沥乾骨髓。形容极残酷的剥削。宋。陆九渊〈与宋漕书〉:「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
《国语辞典》:淋巴球  拼音:lín bā qiú
一种存于淋巴组织、骨髓、血液中的白血球,不具吞噬作用,有制造抗体、免疫反应、对抗微生物、抑制肿瘤等作用。
《国语辞典》:血红素(血红素)  拼音:xiě hóng sù
红血球内的带氧色素。自骨髓的红血球母细胞中形成后并入红血球中。也称为「血色素」。
《漢語大詞典》:伐毛换髓
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明 梅禹金 《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参见“ 伐毛洗髓 ”。
《國語辭典》:伐毛洗髓  拼音:fā máo xǐ suǐ
清除毛发、洗清骨髓。比喻涤除垢秽,脱胎换骨。见《太平广记。卷六。东方朔》。清。黄景仁 浴汤泉诗:「我来正值春雨后,桃花浅涨方萦纡;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漢語大詞典》:黄骨髓
含有很多脂肪细胞的黄色骨髓,存在于成年人长骨的骨腔内。
《漢語大詞典》:红细胞
一种脊椎动物含有血红蛋白的血球,有助于氧的内部输送,在哺乳类动物中呈两面凹陷的圆盘,每毫升血中其数量达数百万之多,主要产自红骨髓中有核细胞的残遗留
脊椎动物血液中红色的细胞
成熟的无核的红血细胞
《國語辭典》:沦肌浃髓(淪肌浹髓)  拼音:lún jī jiá suǐ
渗透到肌肤、骨髓。语本《淮南子。原道》:「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后比喻感受深刻或受到深厚的恩惠。《朱子全书。卷一四。论语五。子曰回也章》:「今须且将此一段反复思量,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使自会沦肌浃髓。」也作「浃髓沦肤」、「浃髓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