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质证(質證)
(1).凭据;证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 履 曾於 绍圣 初録奏。比三省又令 履 録私藳以为质证。”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不知他杀坏您父子之时,有甚么赃仗质证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票匪大头目 沈克諴 咨行通缉有案,近经步军统领在京城捕获,刑部审讯,坚称并非 沈克諴 ,恃无质证,任意狡展。”
(2).质疑论证。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读书:“院中肄业生,亦欣欣向荣,日以诗文相质证。”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承示高论,实获我心。猥辱明问,相与质证。”
(3).对质证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听旨: 柳状元 质证, 丽娘 所言真假?因何预名 梦梅 ?”红楼梦第九五回:“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
(4).核实验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近见后生小子,皆喜读《毛西河集》。其所称引,未足为据,必须搜讨源头,字字质证,慎勿为悬河之口所谩。”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印本上虽有可疑之处,也无从质证,而且连小引也恐怕和初稿未必完全一样了。”
《漢語大詞典》:记验(記驗)
(1).记识验证。 汉 班固 《白虎通·寿命》:“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蚂蚁打拱:“后以时相不合,出为郡守,及至醒,记验得做过一场富贵蚂蚁。”
(2).指记识验证之物。旧唐书·伊慎传:“丧母,将营合祔,不识其父之墓。昼夜号哭,未浹日,梦寐有指导焉。遂发壠,果得旧记验。” 元 王恽 《为春水时预期告谕事状》:“以 惲 愚见,今后御前鹰隼海青,合无悬常记验,如前朝牙牌之制。”
分類:验证
《漢語大詞典》:案省
察看,验证。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唐律疏议·名例五·同职犯公坐》:“自餘官以下案省不觉,并得免罪。”
《漢語大詞典》:证审(證審)
验证审察。后汉书·皇后纪下·灵帝宋皇后:“陛下曾不证审,遂伏其辜。”
分類:验证审察
《漢語大詞典》:征材(徵材)
验证材料。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彰往则必取裁,切今则必徵材。”
分類:验证材料
《漢語大詞典》:准验(準驗)
犹言事实的验证。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善恶要於功罪,毁誉效於準验。”
分類:事实验证
《漢語大詞典》:辨照
辨别验证。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新论论世间事,辨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
分類:辨别验证
《漢語大詞典》:该验(該驗)
全面验证。《宋书·律历志下》:“ 唐 篇 夏 典,莫不揆量; 周 正 汉 朔,咸加该验。”
分類:全面验证
《漢語大詞典》:理证(理證)
说理验证。南史·徐勉传:“时每有议定, 勉 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分類:说理验证
《漢語大詞典》:诘验(詰驗)
讯问和验证。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御史 寒朗 治其狱,奏 建 等未尝与 忠 相见,詰验无实,为 平 所枉,疑下无辜者众。”
分類:讯问验证
《漢語大詞典》:征圣(徵聖)
谓验证于前圣的遗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若徵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分類:验证遗教
《漢語大詞典》:征言(徵言)
验证言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将覈其论,必徵言焉。”梁书·沈约传:“徒徵言於石椁,遂延灾于金缕。”
分類:验证言辞
《國語辭典》:无徵不信(無徵不信)  拼音:wú zhēng bù xìn
没有證据,不能使人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漢語大詞典》:无徵不信(無徵不信)
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郑玄 注:“徵,或为证。”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 夏 礼、 殷 礼都已文献无征,‘无征不信’,故他重视的是‘郁郁乎文哉’的 周 礼。”
《國語辭典》:天女散花  拼音:tiān nǚ sàn huā
1.著名的佛经故事之一。叙述当维摩诘和诸菩萨弟子议论佛法时,天女出现以花散在众人身上,于心无所住的菩萨,花朵自然坠落,而心有所执著的弟子反而拂之不去。唐。宋之问 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之埃尘;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2.戏曲剧目。叙述释迦因维摩居士有病,命文殊师利率诸菩萨弟子前往问疾,又命天女往散花,以验结习的经过。也称为「天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