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驼逗
勾引;诱惑。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更有何眼目,由来庄院里駞逗你咱妻女?”参见“ 拖逗 ”。
分類:勾引诱惑
《國語辭典》:拖逗  拼音:tuō dòu
1.勾引、逗引。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谁著你戏弄人家妻儿,拖逗人家婆娘!」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待不吃呵!又被这酒旗儿将我来相拖逗。」也作「迤逗」。
2.怠慢。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不是我将父母相拖逗,也是你歹孩儿穷孝顺。」
《骈字类编》:驼顶(驼顶)
明一统志驼顶山在临洮府金县东南三十五里以形似名
《漢語大詞典》:驼毼(駝毼)
亦作“駞毼”。 指驼毛织品。明史·年富传:“ 永乐 中,加织駞毼五十匹, 富 请罢之。”
《骈字类编》:驼花(驼花)
唐 杨巨源 送殷员外使北蕃 塞芦随雁影,关柳拂驼花。
《漢語大詞典》:驼肩(駝肩)
方言。旧时 四川 妇女上衣的肩部布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夹袄是什么料子,什么颜色,不知道,因为上面罩了件干净的葱白洋布衫,袖口驼肩都是青色宽边,又系了一条宝蓝布围裙。”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三章:“她身上那件滚青布驼肩的二蓝竹布罩衫,并不比身边老妈子身上的毛蓝布夹袄新。”
《骈字类编》:驼涧(驼涧)
南史陈庆之传魏遣常山王元昭等东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
《骈字类编》:驼颈(驼颈)
唐书王绩传见凤臆下
《漢語大詞典》:驼骆(駝駱)
骆驼。 元 王逢 《奉陪神保大王宴朱将军第闻弹白翎雀引》:“地椒野穄极广莫,穹庐离离散驼骆。”
分類:骆驼
《骈字类编》:驼牛(驼牛)
隋书百官志太仆寺驼牛署有典驼特牛㹀牛三局
《漢語大詞典》:驼曲(駝曲)
亦作“駞曲”。 指脊背等弯曲如驼峰。太平广记卷三三引 南唐 沈汾 续仙传·马自然:“有患腰脚駞曲,拄杖而来者,亦以竹拄杖打之,令放拄杖,应手便伸展。” 焦祖尧 《时间》:“看着他那微微驼曲的背脊,想着他满背的伤疤,做儿子的感到一阵揪心的难过。”
《漢語大詞典》:驼驼(驝駝)
亦作“ 驝駞 ”。 即骆驼。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二:“驝驼,上又作馲,下又作駞。《考声》云:‘胡地畜也。’山海经云:‘背有肉鞍,力负千斤,日行三百里,能知水泉所在也。’” 金 冯子翼 有《早发驝駞堋》诗。参见“ 骆驼 ”。
分類:骆驼
《國語辭典》:骆驼(駱駝)  拼音:luò tuo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脊椎动物。身形高大,背上有驼峰,依驼峰可分单峰和双峰两种。双重眼睑,可挡风沙。脚下有肉垫,适于沙漠行走。能反刍,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可供骑乘及载货,是沙漠中的主要负重动物,故也称为「沙漠之舟」。原产地在北非、阿拉伯、伊朗、中亚和西班牙等地。也称为「橐驼」。
《漢語大詞典》:驼驼
见“ 驝驼 ”。
《骈字类编》:驼形(驼形)
老学庵笔记见驼峰下
《骈字类编》:驼鬉(驼鬉)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诗 矮马驼鬉韂,犛牛兽面缨。
《韵府拾遗 歌韵》:数驼(数驼)
元史阿实克布哈传一夕有数驼皆重负突入营中不去发视其装皆西域重宝惊曰殆天欲资我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