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健儿宁斗死【男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官是先锋得,材缘挑【案:上声。】战须。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云幕随开府,春城赴上都【春城入上都】。马头金狎帢【马头金匼匝】【马头金帢匝】,驼背锦模糊。咫尺云山路【自至青云外】【咫尺雪山路】,归飞青海隅【归飞西海隅】。上公犹宠锡【上公独宠锡】,突将且前驱。汉使黄河远【汉水黄河远】,凉州白麦枯。因君问消息,好在阮元瑜。
《國語辭典》:驼背(駝背)  拼音:tuó bèi
背部弯拱。
《漢語大詞典》:驼背虫(駝背蟲)
颠当的别名。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四:“﹝颠当﹞尔雅谓之王蛈蜴…… 浙中 谓之驼背虫,其形酷似骆驼也。”
《国语辞典》:弯腰驼背(弯腰驼背)  拼音:wān yāo tuó bèi
弓著身子,弯曲脊背。形容姿势难看。如:「年轻人应抬头挺胸,不要老是弯腰驼背,显得没有朝气。」
《國語辭典》:戚施  拼音:qī shī
1.蟾蜍的别名。参见「蟾蜍」条。
2.比喻患丑疾,背曲而不能仰的人。《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3.比喻阿谀谄媚的人。《魏书。卷七二。阳尼传》:「蘧蒢戚施,邪媚是钦,既诡且妒,以逞其心。」
4.滑稽俳优的人。《国语。郑语》:「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
5.阿谀谄媚。《旧唐书。卷一○一。薛登传》:「若开趋竞之门,邀仕者皆戚施而附会。」
《國語辭典》:罢癃(罷癃)  拼音:pí lóng
1.驼背。《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臣不幸有罢癃之病。」唐。司马贞。索隐:「罢癃谓背疾,言腰曲而背隆高也。」
2.衰老或身有残疾的人。也作「疲癃」。
《國語辭典》:痀偻(痀僂)  拼音:jū lóu
驼背。《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也作「痀瘘」。
《漢語大詞典》:偻身(僂身)
(1).驼背。晏子春秋·谏上二二:“ 伊尹 黑而短,蓬而髯,丰上兑下,僂身而下声。”
(2).弯下身子。后汉书·皇后纪上·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 沈从文 《丈夫》:“ 水保 就偻身窥觑舱口,向暗处询问‘是谁在里面’。”
《漢語大詞典》:背偻(背僂)
背部弯曲;驼背。孔丛子·居卫:“ 禹汤 文 武 及 周公 ,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僂亦圣。”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武王 望阳, 周公 背僂。”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今疾病见古书:“论衡言 周公 背僂,即今之背弯也。”
《漢語大詞典》:背驼(背駝)
驼背。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如今止存得 北威姐 ,只因患了背驼,尚无人娶。”
分類:驼背
《漢語大詞典》:驮背(馱背)
谓牲口载负。 宋 王禹偁 《鸟啄疮驴歌》:“为我驮背百卷书,穿皮露脊痕连腹。”
驼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于身矣。”
分類:驼背牲口
《漢語大詞典》:伛背(傴背)
驼背。《淮南子·说山训》:“ 文王 污膺, 鲍申 傴背,以成 楚国 之治。”旧唐书·史思明传:“姿瘦,少鬚髮,鳶肩傴背,廞目侧鼻。”
分類:驼背
《漢語大詞典》:伛伸(傴伸)
驼背。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傴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杨倞 注:“‘伸’读为‘身’。字之误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刘台拱 曰:“伸,盖即‘僂’字之误。”
分類:驼背
《漢語大詞典》:佗背
驼背。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负物必曲背,故今谓僂者为佗背。尔雅:‘鮐背,寿也。’恐鮐背即佗背。老人多僂,以此状之。台、它双声。”
分類:驼背
《漢語大詞典》:躽偻
驼背。
分類: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