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傩(行儺)
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宫门郎﹞掌宫门管籥。凡夜漏尽,击漏鼓而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而闭。岁终行儺,则先一刻而啟。”
《漢語大詞典》:熏剔
用烟火驱除。比喻彻底铲除。 唐 元稹 《授崔倰尚书户部侍郎制》:“惟朕宪考,亟征不庭,熏剔幽妖,擒灭罪戾,用力滋广,理财是切。”
《國語辭典》:方相氏  拼音:fāng xiàng shì
1.古代逐疫或送丧行列前开道的神像。形貌可怖。黄帝曾令嫫母为方相氏;嫫母貌极丑陋,似逐疫驱鬼之神,故有以嫫母为逐疫之神的传说。见宋。张君房《云签七笈。卷一○○。轩辕本纪》。
2.职官名。周置,掌驱疫逐鬼。
《國語辭典》:驱虫剂(驅蟲劑)  拼音:qū chóng jì
1.驱除肠内寄生虫的药品。
2.驱除蚊、蝇、蟑螂等害虫的药品。
《漢語大詞典》:辟斥
驱除斥逐。 前蜀 杜光庭 《汉州王宗夔尚书安宅醮词》:“辟斥凶恶,安復龙神,谢过延恩,祛灾请福。”
分類:驱除斥逐
《漢語大詞典》:傩礼(儺禮)
大傩之礼。古代在腊月举行的驱除疫鬼的仪式。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喜起庆隆二舞:“又於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儺礼之意,谓之《喜起舞》。” 欧阳予倩 《唐代舞蹈》第二章第六节:“行傩礼时,要选五百名年龄在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穿上红衣服,戴上假面具,扮作‘侲子’。”
《国语辞典》:苇戟桃杖(苇戟桃杖)  拼音:wěi jǐ táo zhàng
古代用来驱邪或驱除疫疾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跳茅山
指旧时道士名为驱除邪气的诵经跳舞等活动。 欧阳山 《三家巷》二七:“自从他一疯,大奶奶更是进香许愿,乞药请符,扶乩问亡,镇宅禳解,最后跳茅山,做道场,什么都来了。”
《国语辞典》:祛风除热(祛风除热)  拼音:qū fēng chú rè
驱除风寒、解除燥热。如:「这帖药具有祛风除热的功效。」
《国语辞典》:振弱除暴  拼音:zhèn ruò chú bào
救助弱小,驱除横暴。如:「振弱除暴,维护正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国语辞典》:驱风剂(驱风剂)  拼音:qū fēng jì
泛指驱除肠道胀气的挥发性药品,如姜、薄荷油等。
《漢語大詞典》:八蜡神
八蜡,为 周 代有关农事的祭名。后民间附会为驱除虫害、捍灾御患之神。其神为谁说法不一。 清 袁枚 新齐谐·鬼多变苍蝇:“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须向 刘猛 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恙。”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八蜡庙,即将军祠,由来久矣。直省郡邑皆有 刘猛 将军祠,畿辅、 齐 鲁 之间,祀之尤谨,究不知为何神。据畿辅通志《灵异録》云,将军姓 刘 ,名 承忠 , 元 末指挥,驱蝗保稼,列郡祀之。余按《怡庵杂録》载 宋 景定 四年三月八日,封扬威侯,并载制勅,则神乃南渡名将 刘錡 也。生则敌愾效忠,死而捍灾御患,其世祀也固宜。”参见“ 八蜡 ”。
《國語辭典》:八蜡  拼音:bā zhà
蜡,周代田事完毕后由官方所举行的祭祀典礼。八蜡为祭拜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昆虫八种神明。《礼记。郊特牲》:「八蜡以祀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漢語大詞典》:逼汗草
香草名。散发的香气能驱除汗液气味。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裙屐少年,油头半臂,至日亭午,则提篮挈榼,高声唱卖逼汗草、茉莉花。”
《國語辭典》:祛蠹除奸  拼音:qū dù chú jiān
除去祸害,消灭奸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且说李御史到了福建,巡历地方,祛蠹除奸,雷厉风行,且是做得利害。」
《漢語大詞典》:祛机(祛機)
驱除机心。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茶磨铭》:“ 山谷 作《茶磨铭》云:‘ 楚 云散尽, 燕山 雪飞,江湖归梦,从此祛机。’”
分類:驱除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