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马褂(馬褂)  拼音:mǎ guà
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原为满族骑马时所穿的服装,沿为常服或礼服。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三。马褂缺襟袍战裙》:「凡扈从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文明小史》第五四回:「赛如下了定钱了,便把马褂脱去,研得墨浓,蘸的笔饱,息心静气的写起来。」
《漢語大詞典》:黄马褂(黄馬褂)
亦作“黄马袿”。 清 代的一种官服。巡行扈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皆例准穿黄马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着。 清 昭梿 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 乾清门 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还是花翎、黄马褂、‘硕勇巴图鲁’、记名总兵呢。” 王闿运 《皇赠侍郎赐祭葬光禄大夫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寇平,加号达冲阿,赏黄马袿。” 沙汀 《淘金记》十:“‘就只等那个穿黄马褂的了。’ 季熨斗 再三挽留着他。”亦省称“ 黄袿 ”。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 江 南十载战功高,黄袿色映花翎飘。”
《国语辞典》:马褂牌(马褂牌)  拼音:mǎ guà pái
马的劣性发作,将前脚抬起,只以后脚站立,称为「马褂牌」。《邻女语》第三回:「那红花枣骝向来有一种劣病,人要去骑他,他要试试人的手段。他竖起前脚,人行而立,俗语说的『马褂牌』就是。」也作「马挂牌」。
《漢語大詞典》:马褂树(馬褂樹)
树名。即鹅掌楸。《羊城晚报》1983.11.15:“马褂树又名木王树,学名叫鹅掌楸。它的叶形如 清 代官员穿的马褂,故得名。”
分類:树名
《漢語大詞典》:马袿(馬袿)
即马褂。 夏仁虎 《旧京琐记·仪制》:“行裳即今之马袿也,行袍即缺襟袍也,皆以便於乘马。”参见“ 马褂 ”。
分類:马褂
《國語辭典》:马褂(馬褂)  拼音:mǎ guà
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原为满族骑马时所穿的服装,沿为常服或礼服。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三。马褂缺襟袍战裙》:「凡扈从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文明小史》第五四回:「赛如下了定钱了,便把马褂脱去,研得墨浓,蘸的笔饱,息心静气的写起来。」
《漢語大詞典》:得胜褂(得勝褂)
马褂的一种。 清 代服饰。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对襟马褂》:“得胜褂,为马褂之一种。对襟方袖。初仅用之於行装,俗称对襟马褂。 傅文忠 征 金川 归,喜其便捷,平时常服之,名曰得胜褂。由是遂为燕居之服。”
分類:马褂服饰
《國語辭典》:袍褂  拼音:páo guà
男子穿著的正式礼服。即长袍外加马褂。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将蓝袍黑褂定为男子礼服之一,至今国内重要典礼仍可见。
《漢語大詞典》:袍褂党(袍褂黨)
指 民国 初年穿长袍马褂以示反对共和的豪绅阶层。 鲁迅 《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给袍褂党扬眉吐气。”
《国语辞典》:接衫  拼音:jiē shān
一种旧时的服装。以大褂的下半截儿接在马褂的下摆上制成。既省钱又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