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痕(煙痕)
亦作“烟痕”。
(1).淡烟薄雾。 清 汪煚 《秦淮秋柳》诗之二:“拂地西风起 白门 ,几枝寒碧衬烟痕。”《花月痕》第十一回:“又值夕阳西下,暮靄微生,花气空濛,烟痕淡沱, 小岑 等三人游 秋萃堂 去了。”
(2).指香炉烟缕。 高燮 《卷窝吟》:“吟啸一炉香,静对烟痕裊。”
(3).谓鸦片膏污染的痕迹。《黑籍冤魂》第十七回:“那烟具真要好笑,一支毛竹的烟枪,装个极粗恶的烟斗,烟痕堆积,也看不清是铜的、瓦的、窰货的。”《黑籍冤魂》第二一回:“斯是烟室,惟烟气馨。烟痕黏手黑,灰色透皮青。”
《國語辭典》:睡鸭(睡鴨)  拼音:shuì yā
一种制成鸭形的香炉。中空可燃香,熏香可自鸭嘴释出。唐。李商隐 促漏诗:「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一五出:「衾温枕暖懒去眠也,直待睡鸭香消,靴蠋频频换。」
分類:香炉
《漢語大詞典》:金凫(金鳧)
(1).金铸的凫。帝王陪葬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张善 为 日南 太守,郡民有得金鳧以献。 张善 该博多通,考其年月,即 秦始皇 墓之金鳧也。” 唐 李白 《襄阳歌》:“谁能忧彼身后事,金鳧银鸭葬死灰。” 明 文徵明 《虎丘剑池》诗:“金鳧寂寞随尘刼,石闕分明有洞天。”参见“ 金雁 ”。
(2).灯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临光宴:“正月十五夜, 元宗 於 常春殿 张临光宴,白鷺转花、黄龙吐水、金鳧银燕……皆灯也。”
(3).凫形香炉。 明 夏完淳 《寒灯赋》:“卧玉虎而欲飞,拥金鳧而不暖。” 清 陈维嵩 《三姝媚·纪半塘所见》词:“此际兰闺,定双拥金鳧,换吹鈿笛。”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器用·香炉:“金猊、寳鸭、金鳧,皆焚香器也。”
《漢語大詞典》:金雁
亦作“ 金鴈 ”。
(1).金色的雁。 唐 宋之问 《送赵司马赴蜀州》诗:“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唐 司空图 《灯花》诗之一:“几时金雁传归信,翦断香魂一缕愁。”
(2).筝柱。 唐 温庭筠 《弹筝人》诗:“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一本作“ 金鴈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啼妆不贴银蝉,暗语孤弹金雁。” 清 陈维嵩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亮董文友赋》词:“春笋抱琴弹一行,金雁寒。”
(3).金铸的雁,帝王陪葬物。事本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帝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水银为江海,黄金为鳬雁。”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诗:“荆榛古殿铜驼卧,弓剑荒陵金雁哀。” 清 姚鼐 《登黄鹤楼次补山韵》:“一朝金雁瘞 吴郡 ,何殊繐帐临 漳川 。”
《漢語大詞典》:鹊尾(鵲尾)
(1).“鹊尾炉”的略称。亦泛指香炉。 宋 姚述尧 《念奴娇·瑞香》词:“醉面匀红,香囊暗惹,鹊尾烟频炷。” 元 王逢 《雨坐梧溪精舍》诗:“别巷鶯声歇,香烟鹊尾横。” 清 陈玉堪 《摸鱼儿·落花》词:“伤春瘦,宝篆慵飘鹊尾。”
(2).地名。 安徽 铜陵 至 繁昌 长江 中,有 鹊洲 。 鹊头 为 铜陵 西南 鹊头山 , 鹊尾 为 繁昌 东北 三山 。宋书·张兴世传:“时臺军据 赭圻 ,南贼屯 鹊尾 ,相持久不决。”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 吴王 旧邑, 楚国 先封, 江 廻 鹊尾 之城,山枕海根之治。”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六师屯 鹊尾 ,双闕表 牛头 。” 吴翌凤 笺注引 冯智舒 《纲目质寔》:“ 鹊尾 ,渚名,在 庐州府 舒城县 治西北。”
《漢語大詞典》:兽炉(獸爐)
兽形的香炉。 唐 杜牧 《春思》诗:“兽炉凝冷焰,罗幕蔽晴烟。”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兽炉香裊散清风。” 明 无名氏 《霞笺记·端阳佳会》:“午节欣逢佳辰,喜遇筵开,兽炉祥拥,榴绽繁红。”
分類:兽形香炉
《國語辭典》:香亭  拼音:xiāng tíng
设有香炉的䌽亭,用于赛会或出殡时。宋。陆游〈放翁家训〉:「近世出葬,或作香亭、魂亭、寓人、寓马之类,一切当屏去。」
《漢語大詞典》:辟尘(辟塵)
(1).犹除尘,去尘。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於座,尘埃不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经验方:“熊胆善辟尘。试之以法,以浄水一器,尘羃其上,投胆粟许,则凝尘豁然而开。”
(2).香炉名。《采兰杂志》:“ 沈约 有香炉曰辟尘。”
(3).蚊帐名。《采兰杂志》:“ 谢灵运 有帐曰辟尘。”
(4).避开尘嚣。指隐居。 傅尃 《焦山南麓寺所集》诗:“稍隔人寰已辟尘,水云深处自成邻。”
《漢語大詞典》:炉篆(爐篆)
指香炉中的烟缕。因其缭绕如篆书,故称。 宋 范成大 《签厅夜归用前韵呈子文》:“炉篆无风香雾直,庭柯有月露光寒。” 宋 洪适 《题信州吴傅朋郎中游丝书》诗:“讼棠留景分清阴,炉篆方羊燕寝深。”
《國語辭典》:龙口(龍口)  拼音:lóng kǒu
1.龙的嘴巴。
2.地名。在山东省黄县西渤海沿岸,民国三年自辟商埠。
《漢語大詞典》:瓦炉(瓦爐)
用陶土烧制的香炉。 宋 范成大 《临溪寺》诗:“解鞍得蒲团,卧受瓦炉供。”
《漢語大詞典》:博山炉(博山爐)
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 博山 而得名。一说象 华山 ,因 秦昭王 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缓 者……又作九层 博山 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 博山 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 唐 李白 《杨叛儿》诗:“ 博山 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间客坐上面,掛一幅名人山水,香几上博山古铜炉,烧着龙涎香饼。” 闻一多 《秋色》诗:“在七宝烧的博山炉里,我还要听着你的色彩嗅着你的色彩!”
《漢語大詞典》:宝炉(寶爐)
熏香炉的美称。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一时仙乐数声,画阁开处,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手提宝炉,焚着白檀紫降,引了那 帝释天尊 、 悦意夫人 出来。”
《漢語大詞典》:香兽(香獸)
(1).晋书·外戚传·羊琇:“ 琇 性豪侈,费用无復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 洛下 豪贵咸竞效之。”后遂以“香兽”指用炭屑匀和香料制成的兽形的炭。 唐 孙棨 《题妓王福娘墙》诗:“寒绣衣裳餉 阿娇 ,新团香兽不禁烧。”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2).兽形的香炉。 宋 洪刍 香谱·水浮香:“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鳧鸭之状,空中以然香,使烟自口出,以为玩好。復有雕木埏土为之者。”宋史·礼志十六:“殿上陈锦绣帷帟,垂香毬,设银香兽前槛内。”
《國語辭典》:瑞兽(瑞獸)  拼音:ruì shòu
象徵吉祥的兽类。如:「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
《國語辭典》:银鸭(銀鴨)  拼音:yín yā
似鸭形的香炉。唐。秦韬玉 咏手诗:「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宋。秦醇《谭意哥传》:「陡帐垂丝,清风射牖,疏帘透月,银鸭喷香。」
分類: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