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笄导(笄導)
即簪导。一种首饰。用以束发。隋书·礼仪志七:“案《礼图》,有结缨而无笄导。”隋书·礼仪志七:“承武弁者,施以笄导,谓之平巾。”北史·艺术传下·何稠:“ 魏 晋 已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 稠 曰:‘此古田猎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 稠 始也。”
分類:首饰束发
《國語辭典》:红宝石(紅寶石)  拼音:hóng bǎo shí
为刚玉的一种,成分为氧化铝。有玻璃光泽,硬度极高,色红,可作装饰品及磨料。也称为「剌子」、「红玉」。
《漢語大詞典》:钗横鬓乱(釵横鬢亂)
形容妇女首饰不整,鬓发散乱。 宋 苏轼 《洞仙歌·咏柳》词:“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釵横鬢乱。”
《國語辭典》:甸儿(甸兒)  拼音:diàn ér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饰。束在发根,能使头发成束。《金瓶梅》第二○回:「这䯼髻重九两,他要打一件九凤甸儿,一件照依上房戴的。」
《漢語大詞典》:蟠龙钗(蟠龍釵)
妇女首饰名。说郛卷十引 唐 刘存 《事始》:“蟠龙釵,古今註曰: 梁冀 妇所製。”
《漢語大詞典》:手串
戴在手腕上的一种首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珅:“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串,较大内多至数倍。” 茅盾 《创造》一:“而在那柔腴的手腕上,细珍珠串成的手串很熨贴的围绕着,凡三匝。”
分類:手腕首饰
《漢語大詞典》:襦帼(襦幗)
妇女的襦袄和首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赠金帛襦幗。并不受,唯取其妻牙梳一枚,题字记之。”
分類:妇女首饰
《漢語大詞典》:三把刀
旧时南方妇女簪发的首饰。其状似刀,故名。 郁达夫 《饮食男女在福州》:“还有现在东门外、北门外的许多工女农妇,头上仍带着三把银刀似的簪为发饰,俗称他们作三把刀。”
《漢語大詞典》:桑笄
桑木做的簪子。谓首饰简朴。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既而金刀掩曜,桑笄归里。”
《漢語大詞典》:句决(句決)
(1). 汉 代 乌桓 妇女的首饰。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
(2).旧时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 清 制,各地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申报刑部转奏皇帝决定,凡经皇帝朱笔画钩者,即照原拟罪名处决,谓之句决。清史稿·穆宗纪一:“今年例停句决, 何桂清 统兵失律,仅予斩候,已属法外之仁。”
《國語辭典》:蓝宝石(藍寶石)  拼音:lán bǎo shí
为刚玉的一种,成分为氧化铝。硬度大,光泽如玻璃,色浅蓝或深蓝,可制成装饰品和精密性仪器的承轴。也称为「青玉」。
《漢語大詞典》:剪氂簂
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后汉书·舆服志下:“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紺上皁下,蚕,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絛。翦氂簂,簪珥。”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义髻即假紒, 杨妃 所作,今曰丫髻,以铁丝为圈,外编以髮,名曰鼓,在 汉 曰翦氂簂,殆周礼之所谓编乎!”
《國語辭典》:金头银面(金頭銀面)  拼音:jīn tóu yín miàn
以金银等饰物装扮得光鲜亮丽。《红楼梦》第一○三回:「你瞧那些跟老爷去的人,他男人在外头不多几时,那些小老婆子们便金头银面的妆扮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金气通(金氣通)
一种黄金首饰。插于髻中,可使空气流入发际。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金气通》:“金气通,妇女之饰於首者也。 光绪 初, 上海 盛行之。似簪而中空,两端贯气以达。横於髻,可使空气输入髮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