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甘饵(甘餌)
(1).美好的食物。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节》:“婴孩求乳,慈母归子。黄麑悦喜,得其甘饵。”
(2).甘美的诱饵。亦用作比喻。后汉书·耿纯传:“窃见明公单车临 河北 ,非有府臧之蓄,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怀之,是故士众乐附。”晋书·段灼传:“臣闻鱼悬由於甘饵,勇夫死於重报。”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是为层构临而时杰臻,亦犹甘饵悬而巨鳞钓。”
《漢語大詞典》:食饵(食餌)
(1).吃糕饼。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食饵:“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2).捕捉鱼虾等时用来引诱的食物。
《漢語大詞典》:饵敌(餌敵)
诱敌。逸周书·武称:“饵敌以分而照其储,以伐辅德,追时之权,武之尚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晋书·乞伏国仁载记:“宜抑威饵敌,羸师以张之,军法所谓怒我而怠寇也。”
分類:诱敌
《韵府拾遗 寘韵》:仙饵(仙饵)
拾遗记闇河之北有紫桂成林其实如枣群仙饵焉
《漢語大詞典》:糗饵(糗餌)
(1).将米麦炒熟,捣粉制成的食品。周礼·天官·笾人:“羞籩之实,糗饵、粉餈。” 郑玄 注:“此二物(糗饵、粉餈),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
(2).泛指干粮。 宋 苏辙 《黄楼赋》叙:“ 子瞻 使习水者浮舟檝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
《漢語大詞典》:犗饵(犗餌)
庄子·外物:“ 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 ,投竿 东海 ,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鉤,錎没而下,鶩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任公子 得若鱼,离而腊之,自 制河 以东, 苍梧 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 唐 李峤 《与夏县崔少府书》:“仍恐豚肩祷薄未足享盈车之报,犗饵非香不能致吞舟之获耳。” 金 元好问 《曹寿之平水之行》诗:“驪珠可忍轻弹雀,犗饵何缘得钓鰲。”
《漢語大詞典》:蜜饵(蜜餌)
用蜜和米面制成的糕饼。《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清 吴伟业 《友人斋说饼》诗:“水溲非用淘槐叶,蜜饵寧关煮蕨芽。”
分類:米面糕饼
《國語辭典》:鱼饵(魚餌)  拼音:yú ěr
钓鱼时引鱼上钩的食品。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舴艋诗:「低篷挂钓车,枯蚌盛鱼饵。」
分類:钓鱼
《漢語大詞典》:骄饵(驕餌)
骄君之饵。喻指爵禄。语本汉书·叙传上:“ 桓生 欲借其书, 嗣 ( 班嗣 )报曰:‘若夫 严子 者,絶圣弃智……不絓圣人之罔,不齅骄君之饵。’” 颜师古 注:“饵谓爵禄。君所以制使其臣,亦犹钓鱼之设饵也。”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虽情谬先觉,而迹沦骄饵。”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骄饵去易沦,忌途良可畏。”
分類:爵禄
《國語辭典》:饵钓(餌釣)  拼音:ěr diào
用饵钓鱼。《后汉书。卷八三。方术传下。左慈传》:「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
分類:钓鱼
《骈字类编》:蓬饵(蓬饵)
西京杂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
《漢語大詞典》:丹饵(丹餌)
丹药。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荐刀圭丹饵,兖绣朝裳。”
分類:丹药
《漢語大詞典》:餐饵(餐餌)
亦作“飡饵”。 进食;服用。 南朝 梁 沈约 《〈宋书〉序》:“且酒有喉脣之利,而非飡饵所资,尤宜禁断。”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隐沦巖洞,飡饵芝髓,忽矣身轻,俄然羽化。”
分類:进食服用
《骈字类编》:鳌饵(鳌饵)
元好问 过诗人李长源故居诗 巨鳌有饵虽堪钓,怒虎无情可重编。
《漢語大詞典》:饵松(餌松)
服食松柏叶实。传说久服可以延年成仙。 汉 刘向 《列仙传·偓佺》:“ 偓佺 饵松,体逸眸方。” 南唐 陈陶 《悲哉行》:“ 中岳 仇先生 ,遗余饵松方。服之一千日,肢体生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