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饱和状态(饱和状态)  拼音:bǎo hé zhuàng tài
1.在电晶体中,当基极电流增加,而不再使集极电流增加时的状态。
2.定温时,一定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有一定的量,达到此一定量后溶质即不会再溶解,而维持在平衡共存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饱和状态」。
《漢語大詞典》:不饱和烃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叁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可分开链烃和闭链烃(环烃)两大类。前者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成、聚合等反应,如乙烯、丁烯二酸等;后者如环戊二烯、苯炔等。
《漢語大詞典》:不饱和溶液
见“饱和溶液”。
《國語辭典》:饱和溶液(飽和溶液)  拼音:bǎo hé róng yè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溶于溶剂中达最大浓度,即无法再溶解时,此种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國語辭典》:饱和点(飽和點)  拼音:bǎo hé diǎn
1.化学上,指二物质能相溶的最大限度。
2.某一族群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
《國語辭典》:饱和溶液(飽和溶液)  拼音:bǎo hé róng yè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溶于溶剂中达最大浓度,即无法再溶解时,此种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漢語大詞典》:饱和烃
分子中只含单键的碳氢化合物。分开链烃和闭链烃两类。前者如甲烷(ch4)、乙炔(c2h6)等,后者如环丙烷(h2cch2h2c)、环己烷()等。
《漢語大詞典》:饱和蒸气
与同种物质的液态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气。液体蒸发时,液体内部平均动能较大的分子不断逸出液面成为蒸气,但同时蒸气中也有分子回到液体内。当在同一时间内,逸出液面的分子数和回入液体的分子数相等时,液面上方的蒸气密度不再增大,此时的蒸气即为饱和蒸气。固体升华时,与同种物质的固态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气,也称饱和蒸气。
《漢語大詞典》: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的压强。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饱和蒸气压也不同。同种物质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不遵循查理定律。
《漢語大詞典》:磁性饱和
铁磁体在外磁场中随外磁场强度增强磁化强度增加,当磁化强度达到某一值时,即使外磁场强度增强而磁化强度不再继续增加的现象。
《國語辭典》:盐水(鹽水)  拼音:yán shuǐ
1.河川名。旧名永丰渠,北魏时凿成。源出山西省夏邑县北,西南流,经夏、安邑、解诸县,至虞乡入五姓湖。也称为「白沙河」。
2.含盐的水。
《漢語大詞典》:烷基
饱和的烃类分子中除去一个氢原子后所构成的基团。如甲基ch3-、乙基ch3ch2-等。
《国语辞典》:相对湿度(相对湿度)  拼音:xiāng duì shī dù
在一定温度、体积下,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和它在饱和时的水汽量相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
《国语辞典》:饱和蒸汽(饱和蒸汽)  拼音:bǎo hé zhēng qì
气相所占的空间为同物质的液相或固相所饱和时,此时液相或固相变为气相的速度与气相凝为液相或固相的速度相等,该气体便称为「饱和蒸汽」。
《国语辞典》:地下水面  拼音:dì xià shuǐ miàn
浅层地表下岩石或土壤所含的水,有充满(饱和)及未充满(未饱和)其空隙者,此两者的界面,称为「地下水位」。也称为「地下水面」、「潜水位」。
《国语辞典》:地下水位  拼音:dì xià shuǐ wèi
浅层地表下岩石或土壤所含的水,有充满(饱和)及未充满(未饱和)其空隙者,此两者的界面,称为「地下水位」。也称为「地下水面」、「潜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