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足言
谓用完美的文采夸饰言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陆德明 释文:“足,将住反。”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李轨 注:“足言,夸毗之辞。”
《國語辭典》:饰词(飾詞)  拼音:shì cí
1.经过修改美化的文词。汉。王充《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2.假托言词以掩盖过失。《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明明像个饰词了。」
《漢語大詞典》:饰辞(飾辭)
(1).修饰言辞、文辞。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呼徵质为 周 郑 ,谓霍乱为 博陆 。”
(2).托辞掩饰。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虚浮不实之辞。汉书·王嘉传:“时冬月未尽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狱有饰辞。” 颜师古 注:“饰辞,假饰之辞,非其实也。”
《漢語大詞典》:修言
(1).统一号令。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 韦昭 注:“言,号令也。”
(2).虚饰言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庆元开庆六士》:“但首发虚名之误世,上係国家;而明指六士以修言,已形辞色。”
《漢語大詞典》:饰声(飾聲)
谓修饰言辞,花言巧语。韩非子·有度:“上用耳则下饰声。” 王焕镳 注:“犹言为巧言,使人主听不出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