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8,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汉玉
闹装
素蛾
珠环
列钱
秀华
炫金
青螭
金珂
钿朵
连乾
朝珂
比余
贴金
金就
《国语辞典》:汉玉(汉玉)  拼音:hàn yù
古玉的通称。汉代玉雕水准高,且古玉雕饰物以汉玉流传最多,所以旧玉泛称为「汉玉」。
《國語辭典》:闹装(鬧裝)  拼音:nào zhuāng
以宝石杂缀而成的带状佩饰。《水浒传》第六二回:「身穿鸦翅青团领,腰系羊脂玉闹装。」也作「闹妆」。
《漢語大詞典》:闹装花(鬧裝花)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閙装花:《余氏辨林》:‘京师儿女多翦綵为花或草虫之类,曰閙嚷嚷,即古所谓閙装也……’ 元 强珇 《西湖竹枝词》:‘湖上女儿学琵琶,满头多插閙装花。’”参见“ 闹蛾 ”、“ 闹鹅 ”。
《漢語大詞典》:素蛾
(1).淡画的蛾眉。 五代 阎选 《谒金门》词:“双髻綰云颜似玉,素蛾辉淡緑。”
(2).白色的蛾儿。古代妇女插戴的饰物。 宋 晁冲之 《上林春慢》词:“素蛾遶釵,轻蝉扑鬢,垂垂柳丝梅朵。”
《漢語大詞典》:珠环(珠環)
缀珠的环形饰物。 晋 傅玄 《艳歌行有女篇》:“珠环约素腕,翠羽垂鲜光。” 唐 权德舆 《旅馆雪晴因成杂言》诗:“狐裘兽炭不知寒,珠环翠珮声珊珊。” 清 钮琇 觚賸·嗣姑化男:“见人低首尚含羞,珠环小髻乌蛮样。”
《漢語大詞典》:列钱(列錢)
宫殿墙上的装饰物。用镶嵌着玉石的金环排列在一条横木上,象连贯成串的钱,故称。文选·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 李善 注:“列钱,言金釭衔璧,行列似钱也。”《后汉书·班固传》:“是为列钱。” 李贤 注:“谓以黄金为釭,其中衔璧,纳之於壁带,为行列歷歷如钱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李善 注:“列钱,金釭也。”
《漢語大詞典》:秀华(秀華)
秀美的花。《汉书·礼乐志》:“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乐上众饰,有流遡羽葆,以黄金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此指乐器上花朵形的饰物。
《漢語大詞典》:炫金
以金饰物。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举天下以奉一君,何患不给?一体炫金,不足百两,一岁美衣,不过数袭。” 胡三省 注:“炫金,今之销金是也。”
分類:金饰饰物
《漢語大詞典》:青螭
(1).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青龙。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乘游龙飞凤之辈,驾以青螭。”
(2).喻盘屈的树身。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小桂》:“稜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
(3).宫殿佛寺陛阶上刻凿的饰物。因常用指宫殿、佛寺。 唐 王勃 《游庙山赋》:“怀妙童与真女,想青螭与碧鸞。”
(4).碑碣上的螭头装饰。因借指碑碣。 唐 罗隐 《经耒阳杜工部墓》诗:“ 屈原 宋玉 邻君处,几驾青螭缓鬱陶。”
《漢語大詞典》:金珂
(1).马勒上的金属饰物。 唐 独孤申叔 《汉文帝却千里马赋》:“喷玉勒而沫素,鸣金珂而响清。” 唐 李元纮 《绿墀怨》诗:“征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
(2).借指马。 唐 韩愈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诗:“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
《國語辭典》:钿朵(鈿朵)  拼音:diàn duǒ
花钿。妇女的头饰。唐。杜牧 长安杂题诗:「草妒佳人钿朵色,风回公子玉衔声。」
《漢語大詞典》:连乾(連乾)
亦作“ 连乹 ”。马饰物。晋书·王济传:“ 济 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 济 云:‘此必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 唐 段成式 《戏高侍御》诗之七:“豹钱騘子能擎举,兼著连乾许换无?” 唐 吴融 《寒食洛阳道》诗:“连乹驰宝马,歷禄鬭香车。” 明 高启 《君马黄》诗:“君马金匼匝,我马锦连乾。”
分類:马饰饰物
《漢語大詞典》:朝珂
(1).大臣上朝所乘之马。珂,马笼头上的饰物。 唐 李商隐 《镜槛》诗:“岂能抛断梦,听鼓事朝珂。” 冯浩 笺注:“隋书·志曰:马珂,三品以上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
(2).泛称马。 宋 柳永 《西施》词:“断肠最是金闺客,空怜爱,奈伊何,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
《漢語大詞典》:比余
古人辫发上的一种金属饰物。史记·匈奴列传:“服绣袷綺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比余一……使中大夫 意 、謁者令 肩 遗单于。” 司马贞 索隐:“比音鼻。 小颜 云‘辫髮之饰也,以金为之’……按 苏林 説,今亦谓之‘梳比’,或亦带饰者也。”
《國語辭典》:贴金(貼金)  拼音:tiē jīn
本指在神佛塑像贴上金箔,以示崇敬或还愿。见《洛阳伽蓝记。卷五。城北》。后比喻为誇耀自己。如:「实实在在做事,别老要功,往自己脸上贴金。」
《漢語大詞典》:金就
用金黄色绸缎扎的球状饰物。后汉书·舆服志上:“朱兼樊缨,赤罽易茸,金就十有二。”晋书·舆服志:“繁缨赤罽易茸,金就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