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檐 → 櫩檐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飞檐(飛簷) 拼音:fēi yán
尾端翘起有如鸟翼开展的屋檐。为中国古代宫殿、庙宇等建筑的特有形式,可解决雨水飞溅以及出檐过长所造成的采光问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举目仰视,向松阴竹影疏处,隐隐见山林间有飞檐碧瓦,栋宇轩窗。」《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飞檐舒咢,似翔鹏之矫翼。」
《漢語大詞典》:走壁飞檐(走壁飛簷)
谓武功高强,能在建筑物上行走如飞。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虽不会长枪大戟,不知走壁飞檐,也颇颇有些肝胆。”粤剧
《搜书院》第四幕:“非也!只怕仁兄不会走壁飞檐,难入镇台府上。”亦作“ 走壁飞簷 ”。
《三侠五义》第八一回:“他便施展生平武艺,走壁飞簷。”
《國語辭典》:飞檐走壁(飛簷走壁) 拼音:fēi yán zǒu bì
能在屋檐、墙壁行走如飞。形容行动矫捷,武技高超。《水浒传》第六六回:「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也作「飞檐走脊」。
《國語辭典》:飞檐走脊(飛簷走脊) 拼音:fēi yán zǒu jǐ
能在屋檐、屋脊上行走如飞。形容行动矫捷,武技高超。如:「他从小就学会了飞檐走脊的本事,这小小的一座围墙,如何困得住他。」也作「飞檐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