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2,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飘落
花飘
飘流
飘洒
飘红
飘萍
飘残
飘渺
飘瓦
云飘
飘瞥
雪飘
蓬飘
飘花
飘飏
《國語辭典》:飘落(飄落)  拼音:piāo luò
缓缓落下。如:「枫叶片片飘落。」
《骈字类编》:花飘(花飘)
宋 张先 醉红妆 东风摇草杂花飘。
分类:花飘
《國語辭典》:飘流(飄流)  拼音:piāo liú
1.在水上飘浮流动。如:「他的船只遇难,在海上飘流了好几天。」
2.流浪。唐。罗隐 感怀诗:「石径松轩亦自由,谩随浮世逐飘流。」《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这淹卿从小飘流上海,做了大亨洋行买办。」
《國語辭典》:飘洒(飄灑)  拼音:piāo sǎ
1.雨雪飘扬飞落。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泉岩雪飘洒,苔壁锦漫糊。」
2.事物自然生动而不呆板。如:「他给人的印象就是飘洒自在的样子。」、「这幅字确实飘洒奔放。」
3.浪荡。《金瓶梅》第六九回:「如今虽入武学肄业,年幼失学,家中有几个奸诈不级的人,日逐引诱他在外飘洒,把家事都失了。」
《韵府拾遗 东韵》:飘红(飘红)
韦庄诗飘红堕白堪惆怅少别秾华又隔年
《漢語大詞典》:飘萍(飄萍)
飘流的浮萍。多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行踪。 唐 杜甫 《东屯月夜》诗:“抱疾飘萍老,防边旧穀屯。” 明 李景福 《暮春遗意》诗:“三春看又尽,身世一飘萍。” 宁调元 《清明忆亡友姚宏业》诗:“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
《漢語大詞典》:飘残(飄殘)
(1).指飘零凋残的花叶。 清 吴伟业 《咏拙政园山茶花》:“名花珍异惜如珠,满地飘残胡不扫。”
(2).飘零凋残。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想当初大刀阔斧,奠定中原,好不威风。到于今,飘残了,好似那雨打梨花,风吹萍叶,莫定东西。”
《國語辭典》:飘渺(飄渺)  拼音:piāo miǎo
又高又远、若隐若现的样子。也作「缥缈」。
《漢語大詞典》:飘瓦(飄瓦)
(1).坠落的瓦片。庄子·达生:“復讎者不折鏌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是以天下平均。” 成玄英 疏:“飘落之瓦,偶尔伤人,虽忮逆褊心之夫,终不怨恨,为瓦是无心之物。”
(2).比喻外来的祸患。 宋 辛弃疾 《卜算子·用庄语》词:“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於天也。”
(3).比喻飘忽无定的事物。 明 高瑞南 《新水令·悼内》套曲:“人生大梦如飘瓦,早不觉两髩青霜梦里华。”
(4).比喻无用或微不足道之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浄:]疑惑这宝物欠真么?[生:]老大人,便是真,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看他似虚舟飘瓦。” 明 陈子龙 《结交绝交行》之二:“昔人絶交争天下,今人翻覆争飘瓦。”
《骈字类编》:云飘(云飘)
唐 白居易 柘枝妓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漢語大詞典》:飘瞥(飄瞥)
迅速飘落或飘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清 陈维嵩 《东风第一枝·丁巳元日大雪是日迎春》词:“小阑边飘瞥紆迴,点缀辛盘椒俎。”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 永叔 得其品, 文山 得其节。迄今数百年,影事空飘瞥。”
分類:迅速飘落
《骈字类编》:雪飘(雪飘)
唐 白居易 闻杨十二新拜省郎遥以诗贺 雪飘歌句高难和,鹤拂烟霄老惯飞。
《漢語大詞典》:蓬飘(蓬飄)
飞蓬飘荡,以喻人之流徙无定。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二:“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 唐 钱起 《送修武元少府》诗:“黎甿久厌蓬飘苦,迟尔西南惠月传。” 宋 蒋捷 《行香子·舟宿兰湾》词:“红了樱桃,緑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 清 顾炎武 《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诗:“愁絶无同调,蓬飘久索居。”
《漢語大詞典》:飘花(飄花)
指轻伤。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一颗子弹从他右手背上擦过去,擦破一块皮。‘挂花了?’……‘不要紧,飘花。’ 萧队长 忙说。”
《國語辭典》:飘飏(飄颺)  拼音:piāo yáng
随风飞扬。汉。宋子侯〈董娇饶〉诗:「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也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