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6,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下一页
郭风惠(字 麾霆 名 风惠 号 堞庐 )
郭翊(字 荩卿 号 大风 )
谭天( 新润 字 天风 号 逋僧 )
缪荃孙(字 炎之 号 筱珊、艺风老人、艺风 )
费念慈(字 屺怀、峐怀 号 西蠡、艺风老人 )
况周颐( 周仪、周颐 字 夔笙、揆孙 号 玉臞词人、蕙风词隐、蕙风、玉梅道人 )
王锡玙(字 素风 号 半野 )
郭文炳( 虎 字 风友 )
张汉英(字 惠芳 号 惠风 )
姚华(字 重光、一鄂 号 茫父、莲花龛主、莲花盦主、倚风 孝宪先生 世称 言者心之声、声音之道与政通 )
邵祖平(字 潭秋 号 钟陵老隐、培风老人 )
张大千( 正权 季 字 季爰 号 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 )
胡风
凌金风
其它辞典(续上)
秦臻(字 茝风 )郭风惠(字 麾霆 名 风惠 号 堞庐 )
郭翊(字 荩卿 号 大风 )
谭天( 新润 字 天风 号 逋僧 )
缪荃孙(字 炎之 号 筱珊、艺风老人、艺风 )
费念慈(字 屺怀、峐怀 号 西蠡、艺风老人 )
况周颐( 周仪、周颐 字 夔笙、揆孙 号 玉臞词人、蕙风词隐、蕙风、玉梅道人 )
王锡玙(字 素风 号 半野 )
郭文炳( 虎 字 风友 )
张汉英(字 惠芳 号 惠风 )
姚华(字 重光、一鄂 号 茫父、莲花龛主、莲花盦主、倚风 孝宪先生 世称 言者心之声、声音之道与政通 )
邵祖平(字 潭秋 号 钟陵老隐、培风老人 )
张大千( 正权 季 字 季爰 号 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 )
胡风
凌金风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六
秦臻,字茝风,金匮人。咸丰戊午举人。有《冷红馆剩稿》。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郭贵瑄,字麾霆,又名风惠(1897一1973),号堞庐,河间郭家村乡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绥远、察哈尔省教育厅厅长,河北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冀察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及北平市教育局局长等职。先生能诗,擅书法,精国画,著有《风惠楼诗剩》及《郭风惠书画选》,誉满华北。
人物简介
维基
郭翊,字荩卿,号大风,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人。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59名。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官刑部主事,工书善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谭天,原名新润,字天风,号逋僧,浙江嘉兴人。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三十二岁中进士。他生而聪颖,幼承家学,学识渊博,著述繁富,字炎之,号筱珊,晚号艺风老人。道光二十四年出生于江阴申港缪家村官宦之家。十一岁通五经,熟娴文史掌故,精于金石碑帖,对版本目录学有研究,时人称其为『江阴夫子』,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于上海病逝。他留下的诗作三百馀首,收录在《艺风堂诗存》中。词学图录
缪荃孙(1844-1919) 江苏江阴人。著名史学、目录学家,收藏家。曾参与修《清史》。有《艺风堂诗存》,内附《碧香词》一卷。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一
缪荃孙,字炎之,号筱珊,晚号艺风,江阴人。光绪丙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学部候补参议。有《辛壬稿》、《癸甲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5—1905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屺怀,号西蠡,晚署艺风老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官编修,被劾归。博涉多通,工书法,精鉴赏,兼善山水,具金石气。有《归牧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六
费念慈,字屺怀,号西蠡,武进人。光绪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归牧集》。维基
费念慈(1855年—1905年),字屺怀、峐怀,号西蠡、艺风老人。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清朝文人、书法家,进士出身。盛宣怀表弟。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6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浙江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九年(1893年),御史李慈铭奏其人品有问题,被严加察看。光绪二十年(1894年),经复查,被解除察看,照旧供职。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况周颐(1859-1926) 字夔笙,一字揆孙,号蕙风,又号玉梅道人,初名周仪。临桂(今桂林)人。光绪五年(1879)举人。授内阁中书,充会典馆纂修。辞官归。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先后延入幕中。又任教于龙城书院、南京师范学堂。入民国,在沪为寓公。精词学,论词标举半塘之"重、拙、大"说。为"清季四家"之一,又与王鹏运被推为"临桂词派"。编有《薇省词钞》、《粤西词见》。有《新莺词》等,晚年删定为《蕙风词》,又有《蕙风词话》。蕙风词
况周颐(一八五九~一九二六),近代词人。原名周仪,以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臞词人,晚号蕙风词隐。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一八七九)举人。后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以知府分发浙江,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五十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二十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锡玙,字素风,号半野,清末民国初无锡人。国学生,著《卧云文集》,《泄怀诗草》,有《蛰园诗稿》。编辑水鹤书集,光绪丙午协修本宗支谱,配秦巷医士秦公丽卿次女。后配吴圣和。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郭文炳(1871~1920),名虎,字风友,嘉义人。光绪间邑庠生。日治后开塾授徒,并于嘉义任通译十馀年,后亦业土地代书。大正九年(1920)卒。性恬淡,安贫乐道,曾加入嘉义「罗山吟社」。〖参考《台湾日日新报》,「诸罗特讯」,1920年1月20日,第四版;《嘉义县志。人物志》,嘉义:嘉义文献委员会,1975年6月;赖子清《台海诗珠》,台北:赖子清自印,1982年。〗以下作品辑录自《鸟松阁唱和集》、《寿星集》、《台湾日日新报》、《台湾诗醇》、《小东山诗存》、《怡园唱和集》、《鸥社艺苑初集》、《嘉义县志》、《台海诗珠》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汉英(1872-1915)女,字惠芳,号惠风,湖南醴陵人。清末民初社会活动家、教育家。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善于诗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与陈师曾最善。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弗堂词
1876-1930.6,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建立以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还有《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弗堂词·姚茫父墓志铭
湘潭周大烈撰 嗟乎,士夫道丧。茫父乃郁郁陨于破寺中矣。茫父性姚名华,字重光,贵州贵阳人。清光绪丁酉举于乡,甲辰成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习说文许氏学,好篆隶,奉亲居京师莲花寺,穷搜金石文字,比勘题识,早夜不休,于士夫所挟持为荣贵者若冥然而无睹,其困勤笃嗜,清之张廷济无以过之。时德宗在位,穆宗生母孝钦显皇后临时称制,内政败乱。庚子拳匪事起,国几亡,君不胜愤慨,值议变法,偕朝士赴日本学法律政治。余时亦由湖南东渡,同入法政大学,见其挟册上堂,书所授语,一字无遗。固矻矻以厕群强中图拯救之道,学竟归,迁邮传部船政司主事,邮政司建核科科长。而国已乱,未几,宣统帝逊位,民国建立,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自是四居议席。然所抱持者盖无一不与人相忤,所谓议会政治,竟未尝参与焉。乃愤然竟弃所学,仍居破寺中,理其旧业,更恣意作书画,每画辄题其诗词与曲,曲尤工,人竞买之。朝夕所资,略取给焉。余客京师时,亦寓寺中,与论金石词曲,以为遭此时,固得所遣矣。自宣统己酉至民国十八年间,连丁继妣熊恭人暨孝宪先生忧,又连丧子女四人,其弟芗早丧,仅遗一女,又病卒。值国内军人斗争,战祸日剧,忧乱迸于一时,遂得偏废疾。余时时往视之,外貌丰硕如故,仍据案挥残臂作书画,磅礴郁积,意气若不可一世,四五年中,无颓败状。嗟乎,是岂真不可一世邪。十九年六月病再发,一日而卒。所著有小学问答、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蒐存未刊行,自定诗赋词曲论著杂文,题曰弗堂类稿三十一卷。其门人王伯群为印于金陵。曾祖玉德,妣吴氏。祖廷辅,妣严氏。考源清,私谥孝宪先生,妣雷氏。子四。鋈,日本高等蚕丝学校毕业。鋆,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出嗣弟芗。鐜,先卒。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肄业。女三。銮,适同县文宗沛。盘、錖,未适人而卒。葬北平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之阳。其友周大烈为之铭曰:吾道非邪,彼所抱之道亦再颠而再倒。当士夫群攘攘于奔离中,顿踬以老。嗟乎,茫父已已乎,世昏形槁,附燕甸兮片石棱棱,顾姚山兮孤心皓皓。弗堂词·跋
姚崇光先生以宏达之才崛起边方。清末由进士游学东洋,供职邮部。入民国后任北京女子师范校长。顾以性长文学,不耐案牍,又一时任事者多非同类,奔竞成风,素所深耻,乃退而精研艺术。确有心得,书画诗词皆卓然自成一家,而画尤冠绝燕京,驰誉中外。得其碎幅零缣,无不珍为鸿宝。惜乎五十过二,遽辞人间,诚艺文界之一大损失矣。夫天之赋予于人也,不能使其完全,而人之生于世也,往往多留缺陷。向使崇光先生得位乘时,勋猷彪炳,其尚有余力以专攻文艺,优入纯粹以精之域乎。韩昌黎谓柳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无疑,诚知言也。燕京七百年来为中国惟一之都会,名书古画乃藏庋之渊薮。自经庚子乱后,加以民国改革,时势变迁,从来罕见之图籍,出现于市廛间者不少。先生适逢其会,久滞彼都,日惟与厂甸营此业者相周旋,过目珍奇不下数千种,虽寒素家风,为力有限,百难购一,而借此遍览千古名家,以发抒其抑塞磊落之气,所谓得江山之助,握造化之权,心领神会,豁然贯通,故能臻此绝诣,岂偶然哉。世人多谓黔中僻陋,黔地诚僻陋,而黔人之游历于外者开拓心胸,激扬志趣,其所成就每凌驾乎中原,亦以中原数千年来文物声名发泄已甚,而边省磅礴郁积,名山大川之灵秀甫启其端倪。虽在交通阻隔之世,人才已渐奋兴焉。况今之飞机铁道,一日千里。行见重门洞开,贤哲浚发,其必能超越全国,可断言也。先生捐馆后,门人王君伯群搜集平生著作,编为弗堂类稿三十余卷,中以题跋为最多,诗文次之,词二卷,曲一卷,惟临殁之庚午春词二十余阕未编入。今印丛书四集,悉采入以为诸词家之殿。溯黔中自明设省,三百年间诗人接踵,专集颇多,惟一词则阒焉寡闻。清代词家始有江辰六显于康熙之际。延至中叶,倚声渐盛,而附载各家集中者,要皆篇幅寥寥,略备一格,其有妙谐声律,专精此道,以黎伯庸之葑烟亭为最,陈息凡、邓花溪两家各体尚称完备,而终不及先生之造诣深醇,尽工尽善也。先生之词在黔省诸词人中固称后劲,即在清代诸词人中亦翼然翘楚。此殆如六朝结局之有庾子山,前明结局之有钱蒙叟,皆可谓集其大成。故文艺一日不泯灭,即中国一日能存在。昔人称言者心之声,又称声音之道与政通,安得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然则中华民族复兴之枢纽,黔省人文蔚起之关键,将以先生之词卜之。识者当不以余言为河汉焉。 民国第一丙子季夏。安顺杨恩元覃生识。维基
姚华(1876年4月26日—1930年5月8日),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以号行而多称姚茫父;寓居北平莲花寺,因别署莲花盦主,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晚年因重五代杨凝式(杨风子)书法又号倚风。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晚清和中华民国戏曲理论家、书画家、诗人、学者、政治人物、教育家,精通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与陈师曾同为民国刻铜艺术的倡导者,合称“姚陈”。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邵祖平(1898-1969) 字潭秋,别号钟陵老隐、培风老人,室名无尽藏斋、培风楼。南昌人。章太炎高足。执教东南、之江、浙江、四川、金陵女子、华西、西北、重庆等大学、四川教育学院。建国后,历任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青海民族学院教授。有《文字学概论》、《国学导读》、《词心笺评》、《乐府诗选》、《七绝诗论七绝诗话合编》、《培风楼诗存》、《峨眉游草》、《关中游草》。人物简介
邵祖平 1898-1969.2.5。字潭秋,别号钟陵老隐、培风老人,室名无尽藏斋、培风楼,江西南昌人。早年肄业于江西高等学堂,为章太炎高足。1922年后历任《学衡》杂志编辑,东南、之江、浙江大学教授,章氏国学会讲席,铁道部次长曾养甫秘书,朝阳法学院、四川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华西大学、西北大学、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重庆大学、四川教育学院教授。有重辑本《培风楼诗》行世。培风楼诗·江东云史杨圻序
余避乱天南半载矣。山居岁晚,幽寂寡欢。邵子潭秋投书见枉,录诗示我,越数日辄相过谈诗文,所见契合若符节,于是益相得。潭秋尝尽读《全唐诗》,辑《全唐诗选》。又以绝句实先于律诗,其体直接乐府,曾著《绝句通论》二卷,分类辨体,论析精微,以饷学者,而后知潭秋诗学之闳且精也。记曰「不学诗,无以言」,则学诗尚矣。虽然,诗有正轨焉,有化境焉,有至情焉,执此以求其工,盖亦难言矣。夫清真丽则,准古开今,正轨也。文必己出,言无不宜,化境也。诚中形外,啼笑皆真,至情也。循正轨,臻化境,秉至情,而后其人之志气事业,行藏穷达,与夫时代隆污,家国治乱,莫不见于其诗,后之人亦于诗求而得之。故曰诗以言志,故曰诵其诗而后论其世。准是以论,盖代不数人也。潭秋具湛深博通之学,抱雄俊特达之才,于诗神而明之,致力甚深。无唐宋门户之见,博览而精守。于李、杜、韩愈、少伯、长卿五家,尤所寝馈。故所为诗,闳肆健举而气骨清峻,不染时尚后山、遗山之病。七古刚健浑厚,五古高秀,近体清真而婉约。其尤足多者,气厚而骨实,刚中健外,言皆有物。盖所蓄者富,而所发者茂也。虽然,此言潭秋今日之诗,而非潭秋之至也。盖潭秋今方壮岁,功业未就,经历未老,他日所成就,其必与时进益,随境变化。使其由是而之也,十年,我不知其所至也,二十年,我莫测其所止也。是可得而推之者也。我于是乎厚望潭秋矣。且我既诵潭秋之诗,潭秋亦尽观余诗,虽阿誉在口,而能匡我所短,检我之失。曰某篇宜删,某注宜削,曰某章招尽言之过,某句非寡尤之道。其于我葆身淑子孙者,盖再三致意焉。余则憬然惧,翻然喜,尽从其言而删削之,是潭秋真知我且真爱我者矣。嗟乎!今天下誉我者亦夥矣,而能规我箴我者,未之闻也。有之,其惟潭秋。是潭秋不独我之诗友,抑亦我之诤友。我性喜闻己过,其欣感为何如哉!潭秋今将入川,且刊其诗。告曰:请为序之。我交潭秋至暂,而获益良多。乃论其续存之今诗,及其论我之诗,书之以识邂逅,而勉潭秋异日之成就,且以为券。己卯元旦江东云史杨圻序于九龙之山楼。培风楼诗·罗浮汪兆镛序
南昌邵君潭秋,曩游广州,出示诗卷,余深叹为当代翘秀,低回者久之。续稿三百,潜气内转,真力外腓,戛戛独造,不坠凡响,其精到处,有振衣千刃之概。年光荏苒,潭秋纵浪江海,其诗益工,时贤将无与抗手矣。散原老人为潭秋乡先生,称其艰崛奥衍,意敛力横,将张西江派之帜,犹未及见潭秋今日所存之续稿也。潭秋之诗,岂可以西江一派限之哉?世人标尚西江派者,类以山谷为宗,推衍于后山、简斋。道光以来,诗学靡滑之习,诚非此不足以箴膏肓而起废疾。然窃谓犹未尽也。渊明,寻阳柴桑人,其诗匪特为山谷、后山、简斋之鼻祖,直足以笼罩少陵、昌黎,寓沈挚于闲澹之中,振奇崛于渊邃之内,其诣未易猝测也。西江派之昆崙、星宿海,终当推之,非仅仅以乡土地方论定也。潭秋年富劬学,喜为深湛窈眇之思。续稿中如书怀诗,于渊明之为人,颇有所窥。今游湘桂,饱览佳山水,又将入蜀,异时淬精撷英,由奇峍奥衍而归于渊穆静邃,其究极诗境,宁可以涯涘测哉?仆老矣,遭际亘古未有之劫,窜身穷海,未知尚须受几许折磨以死,潭秋贤者,深明择木之义,惟望其善自爱而已。己卯初春罗浮病夫汪兆镛书于澳门。培风楼诗·自序一
余幼多疾病,志学之年,不获以群籍自策,日惟取唐宋以来诗人之作讽咏而已。诵之期年,精神启沃,体中转佳,中间志气之抗坠,性情之通滞,几前后相径庭。每自惊喜而叹曰:夫诗之所以为诗者,效盖至是乎!年二十,始稍稍出里闬,理行役。寻阳出入路所由,而匡庐在焉。匡庐,天下之雄秀处也,其崖峦所磅礴,云物之郁滃,长松飞瀑,朝夕异态,尝攀临不能有所发,然致思所得,固已私之箧中矣。自是历岁有作,篇什稍夥。游学金陵,吟咏尤密。窃维诗者,穷达所交倚,哀乐之节文,若裘葛之于冬夏,俾人以不至大苦者也。祁寒酷暑,人鲜不病,然而御裘葛者,虽病或加轻矣。极贵至贱,穷哀过乐,生死旦暮之所环伺,其危殆至不可口谕。使真知诗者过之,吾知其或免矣。且人之生也,游不能侣鹿豕,居不能友木石。以感焉,以触焉,能无戚戚于中,惘惘于外乎?戚戚者无以声之,惘惘者无以状之,此天之僇人,人类之大苦也,乌足责之?紃察往昔,温厚若三百,蕴藉若汉魏,奇放若太白,雄骜若东野,昌黎之莽苍,次山之朴拙,玉溪之工丽,圣俞之平婉,山谷、后山之精严,香山、放翁之爽垲,其受才虽不同,其于声,其穷达哀乐之情,则一也。知其意者,旦暮遇之。故一人之词,众贤皆备而不为泰,众贤同去而不为约。不知其意,虽旦摹其体,夕肖其声,无益也。鲁男子曰:我将以我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庄子曰: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斯二语尽之矣。余受性梼昧,游惰成习,至于心知古人之意,自顾不后人,年已三十过一,未有寸成,而忽遘先君子之丧,万绪悲凉,生人之苦,未有逾是。旧日所嗜唐宋诸家诗,举莫予解,而三十以前所为诗四百馀首,随予南北行者仅七八年,尽刊之则多疵累,去之又良不忍,遂取而痛删之,得二百十馀首,都为一集。嗟乎,余方富于春秋,固当亟究群书,通世变,以蕲益人益己而免于弃物。志诸总总,日不暇给,又何为有刻诗之举?其亦存志念之起伏,备行役之踪迹,因而防极贵至贱、穷哀过乐之或至而求倖免乎?则余亦不能自知矣。诗存写定后,抵书陈散原先生求序,不十日而序来,感其言微有不类余者,因自叙其学诗原委于此,且以质散原云尔。民国辛未邵祖平自识于杭州国立浙江大学。培风楼诗·自序二
论诗于变风变雅之后,陶渊明、杜子美其嗣响矣。阮嗣宗、刘越石、谢康乐、陈子昂始各以其神理气骨,才情风格,陵跨一时,然犹古之诗也。至中唐以韵味胜,晚唐以组练胜,宋人以意趣胜,诗始极其变态。时至元祐,诗之流派已尽,勉力拓之,仅得一元遗山而止。元遗山以后,可谓无诗,此诗视时代为隆污之说也。顾诗之所以为诗者,系乎人心,人心之邈忽远阔,至不一律也。追怪物,出宇宙,超泰山,析毫芒,高翥远游,退藏于密,岂可尽量?则如屈原之《离骚》,孔明之《梁甫吟》,元次山之《水乐》,家康节之《击壤》,心声沛布,似诗非诗,又岂可随时代为升降乎?覈而论之,太白之七言歌行,王、孟之五律,东野之五古,昌黎之琴操,玉川之杂言,乐天之新乐府,鲁望之吴体诗,东坡之议论诗,文山之《指南录》,皋羽之《晞发吟》,林林总总,将为异中之同,又复为同中之异,似天壤间不可无此等文字者。则豪杰之士,不受时代约束,虽欲为之画野,不能也。现代之诗,有学于泰西,归而为白话自由诗者,既无所成,而同光诸人为宋诗者,又复凋零殆尽。近十年来,有某报附刊某录,以采风为名,号称荟萃天下吟篇,而从未登载民生疾苦、匍匐告哀之咏。脩禊登高,视为常课,揖让周旋,惟在冠带,予心窃异之。四年前,曾刊布《诗厄篇》一文于《制言》杂志,痛陈二厄十二异之说。(全文附见本序之后。)哓音瘠口,不蒙人察,反以贾怨召闹。卢沟桥变起,天崩地坼,国步再移,寇氛匝地,衍淫江海。所谓某录之诗人,有从贼伏诛者,有身膺伪职者,有坐沐鹰犬之豢养者,有远丐雁鹜之残粒者,蒲稗因依,菉薋缭结,狼贪奴拜,相习从风,诗教不幸,罹此膻辱。嗟我诗人,平日引商刻羽,嚼宫含徵,自许吐纳骚雅,激扬清浊者,今乃秽贱卑屈,曾匹夫匹妇齐民之不如。吾固为吾《诗厄篇》不幸言中而悲,然几亦疑心声之诗,真不可恃,而颂诗知人之义,殆果不可通于今日矣。盖尝推论之,古之所谓诗人者,心期存于道术,忧愉周乎天人,不以穷达异节,不因治乱改操。后世则有在野登进之殊,遗逸阨穷之怨,貌似闲澹,内实躁狭,言皆硕美,中乃螫毒。自潘岳、王融、宋之问、储光羲、郑虔、王维,以至曾觌、舒亶、赵孟頫、方回、危素、严嵩、阮大铖诸人,所历世愈纷乱,而所为诗愈整暇,开卷绎之,几不省其为何代人。彼辈上者固有托二氏以自掩,假山水以自泽者,下者则公然殉利啖名,沈湎爵禄,媕然媚当涂而晞世,庸讵知诗之所以为诗乎?心精销亡,百事舛谬,老佛为之逋逃,山林受其污嬻,猿鹤既惭,且羞卉木。虽曰其才足以登诸坛坫,其声足以被之管弦,吾独哀斯辈之不幸而识字读书,曾不若负耒灌园引车卖浆者之尚足葆其素白也。祖平不敏,早年泛览古者圣哲书传,中岁敬受名师良友檠括,自世之亟变,恒惊立身一亏,负师友而辱先人。值兹大浸稽天,人欲横流之际,要当竞慎于取与辞让出处动静之微,冀可作一遭乱尚堪读书之人。偶然作诗,奚当厕乎今之作者之林哉?顾受性善感,不能无作无存,十年前有《培风楼诗存》一册,谬与世相见,今后续存其稿四百馀篇,纪岁月,述行旅,悯战乱,悼穷黎,颇有峭拔沈厉之姿,无与温柔敦厚之选。既不足为遗山之遗,更不足拟古哲遭乱所赋之变风变雅,然自审其心,尚非浮侈荡佚忘所归者,差足邮传当今大人君子之前,归而焚诸先人之墓,庶几无所愧而已。稿既写定,谬当付锓,爰牵连书述近十年来诗学之蕃变,以及一己于诗之仞识于此。民国辛巳邵祖平自识于成都。培风楼诗·自序三
予自民国辛酉习为诗歌,甲子始稍稍存稿,辛未间实刊《培风楼诗》,存于杭州。当时自拟每历十稔,辄刻一稿以自娱。至辛巳年,果续刻《培风楼续存》于成都茹古书局,凡二册。合初存诗,逾七百首矣。东倭祸作,予挈室随国步西移,崎岖巴蜀间,忧世念乱,感慨万端。近诗又盈三百,固将续续为之,如骨鲠在喉之求吐,寒疾婴体之求汗也。然吾孔圣有言,良农善稼,不必善穑。刘协《文心雕龙》亦云,才覈者善删。则吾诗虽满千,其亦有泛应率作,呺然漮虚,徒为貌存者乎?壬午春,旅渝州,都讲大庠,有馀隙,因取而芟薙之,敛诸箧衍,得六百首,不分卷,将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以贻同好。盖平居之所观感,遭乱之所发愤,亦庶足存其真于万一矣。来渝后,溢其兴为诗馀,得七十五阕,亦附卷后。至于自序所以为诗之旨,已分见辛未、辛巳两自序中,仍厕列卷端,不复赘陈。世之知言者,庶并匡教之焉。民国壬午三月邵祖平自序其诗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第六教授宿舍。培风楼诗·自序四
《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诗大序》曰:「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论诗之正变,千古尽此数语。后世说诗不得其道,则有支离疑误漫衍而无所归心者矣。宋人诗话云,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此支离之说也。夫诗以理性情,性情者,人人所具,圣凡所齐同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为五常之一,恻隐之心,犹言恻隐之情也。人能扩而充之,则恻隐之情,可合于五常之仁。舜得八元八恺以为相,虞书不言其才,所可知者,元为善之长,恺悌君子见于诗,必有仁德者也。郑子产之当国,民不能欺,列国不敢加兵于郑,其才可知。而传称为古之遗爱,亦可谓为仁之一族。是才者,未尝不在仁之中,而亦未尝出于性情之外者也。千古圣贤,教人为仁者也。今之后生,学圣人为仁者也。温柔敦厚,诗之教,亦仁之教也。今曰诗有别才非关学,则是先王之泽可忽,礼义之懿德不可好乎?且孔子明言:「小子何莫学乎诗矣,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盖本有粲然之理矣。至过武城而笑弦歌,与点而同乎风雩浴沂,此圣人天趣之洋溢,非不衷于理也。孔子教人以兴观群怨之诗理,而亦同情于弦歌风浴之趣致,是趣者,未尝不在理之中,而同归于诗教者也。而必曰诗有别趣非关理,是支离之说也。宋自庆历以后,天下治韵语者皆宗杜甫,而有为之颂说者,曰老杜诗外,大有事在。夫言事者,如志虑忠纯,殷忧黎元,奔走不忘行在,是可贵也。而必曰在于诗外,是以诗与事为二本也。周公,千古之诗人也。尹吉甫,亦千古之诗人也。有其诗发于中,自亦可有其事业验于外,特事业之见与不见,则有幸有不幸耳。盖古之所谓诗人者,温柔敦厚,达于权变,根柢情性,感召人群,止乎礼义,怀其旧俗,岂有不能办天下之大事者乎?今人见稷契无诗传于后,以为以民饥溺为怀者,决不当作诗,遂谓杜甫自比稷契为妄,而为之宽假者则曰老杜诗外大有事在,疑误后学,莫此为甚。不知诗根于道而不根于艺,稷契不害其无诗,周公、尹吉甫不害其有诗,杜甫不害其自比稷契。今必分事于诗外,是其志亦不广矣。宋儒朱熹尝有「荒于诗」之戒,而惑者味道之深,遂曰,口中之诗不必有,胸中之诗不可无。黠者张之,以为吾道矣,吾胸中有诗矣,三百首皆如吾诗之存于天壤间,阮陶李杜,特文人不知道而徒为诗者尔。则予圣自居,以矇瞽之献箴诵诗者待人,温柔敦厚之道何存?呜呼!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则其人殆亦纵横诡辩之不入道者耳,其言亦漫衍而无所归心矣。予治诗已二十馀年,诗无所进。原知诗之所以为诗,自谓贤于昔者。挽近说诗,更有援泰西诗篇以绳吾华韵语者。故喻其体,必曰以旧瓶贮新酒,自序所诣,则但丁、莎士比亚、弥儿敦之名字满纸,其惑与上述之事正同。盖中国自有中国之国民性,衷乎才性,发乎情理,自可发皇光大中国之国诗。乌在学步邯郸,失其国能,断鹤续凫,自取其悲忧乎?民国癸未十二月,商务印书馆初刊予《培风楼诗》,今夏复当重版,因益以近二年之作二百四十馀首埤附其后,属当自序其原委,因成诗说一首以代自序,庶海内知言之君子,共諟正其失焉。民国乙酉年五月邵祖平自识于成都国立四川大学。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张大千(1898-1982) 原名正权,改名爰、猿,小名季,字季爰,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国画家,与溥心畲齐名,两人并称为“南张北溥”。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等及毕加索交游切磋。晚年居台湾。能诗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湖北蕲春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人物简介
中国对联甘棠奖
凌金风,湖南祁东人。爱好楹联,混迹于网络,在小渔村网校历任诗词联评阅、辅导、主任一职。中楹会员,联都论坛超版。作品散见于网络媒体,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