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 【介绍】: 明河南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历知南昌、蠡县,入为御史。累官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万历二十五年,为救朝鲜,率师围攻日军于蔚山。明年日援军至,明军大败,丧兵二万。镐诡以捷闻。事露,几被诛,大臣营救得免。三十八年,起抚辽东,旋引去。四十六年,廷议以镐熟谙辽事,起兵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往经略辽东。明年率四路之师攻后金,大败,杜松、马林、刘綎三路覆没,惟李如柏一军撤还。下狱论死,崇祯二年伏法。
维基
杨镐(?—1629年),字京甫,号风筠,河南商丘县(今商丘市)人。明末政治、军事人物。万历年间进士。官至辽东巡抚,率领明军发起萨尔浒之战,大败而归,关押数年后处决。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清州人。字穆如。号清风、芦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明山西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广宁兵备副使。天启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专主守关,与孙承宗议不合。以丁忧去官。崇祯时累官兵部尚书。九年七月,清兵自天寿山后入昌平,都城戒严。凤翼惧,自请督师,而与宣大总督梁廷栋皆退却不敢战。自知不免罪责日服大黄求死,八月末都城戒严,凤翼以九月朔卒。有《枢政录》。
维基
张凤翼(?—1636年),号象风,山西代州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书。张凤翼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历任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辽海道。天启二年五月,起复任河南副使管河北道。三年三月,加升为本省布政使司右参政仍管遵化道。五月会推关抚,六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山海关等处地方。不久告归。六年八月起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紫荆等关兼理海防军务。七年五月与总督辽饷户部尚书黄运泰、御史李蕃、倪文焕合疏请求在河间、天津二处为魏忠贤建生祠。八月叙宁锦功,加衔。崇祯继位,天启七年十一月加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军务。崇祯元年(1628年)二月,贵州道御史宁光先上疏弹劾张凤翼在之前担任保定巡抚时,建魏忠贤生祠。凤翼于是引罪乞求罢官,但皇帝不批准。不久,就称病去职。当时很多建祠者都被定入逆案,凤翼以边臣的原故获得豁免。崇祯三年起复故官,代刘策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以恢复遵化、永平四城的功劳,进太子少保,并荫封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崇祯五年九月,升任兵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清兵由间道逾越天寿山,攻克昌平,进逼北京。张凤翼、梁廷栋自请督师,二人皆怯不敢战。凤翼屯迁往五重安,听从邓林奇的计谋,固垒自守。经旬不出。八月十九日,清兵返回。时张凤翼病愈重,日服大黄,九月初一,凤翼病卒于行营。

人物简介

维基
秦一鹏(1577年—?),字元抟,号翼风,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人,军籍。进士出身。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进士。初授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升职方司员外、武选司郎中,万历四十年(1612年)五月,由南京兵部郎中升为山东开原兵备佥事。六月,改山东济南佥事,升河南参议。四十六年(1618)八月,升河南按察副使。天启三年(1623)十一月,复除山东兖西道兵备副使。六年二月,升本省右参政,备兵怀来,又迁管霸州道事。十二月,升山西按察司按察使,分守阳曲道。崇祯四年(1631)二月,调本省左布政使。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雪峤,宁波人。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鄞县朱氏子。二十九岁出家。行脚无有人处。后访秦望山妙祯山主。主举他心僧因缘。一僧参曰。那里来。僧曰天竺来。他心曰。我闻有三天竺。你那一竺来。速道速道。师自是疑情顿发。次日曳杖至石头上高提曰。那一竺来。速道速道。忽前后际断。返天台。抬头见古云门三字。大悟。途中作偈曰。一上天台云更深。脚根踏断草鞋绳。比丘五百无踪影。见得他时打断筋。因入双髻。诛茅。次参云栖龙池。出世日。拈香供云门匡真偃禅师。后东塔开堂。又供龙池。示疾书偈曰。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塔全身于云门。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圆信。京兆之房山人。薙发白云山。礼大僧德敬为师。往来上方红螺之间二十馀年。行脚所至。为武林淮安六安终南。每住辄数载。以嘉靖庚申。至太岳驻锡虎耳岩穴。而哮者争避匿去。倚石为屋。稍稍剪夷其积。圜瓢数十馀。踞石沿涧。出入幽花美箭之中者。累累如笠。岩上莲池二。阔可二丈。旱岁不竭。蓬室三方广当身。所得一缕一粲。尽以供十方游衲。行之数年。遂成丛林。倾震旦。士女号呼悲啼。而至者不至虎耳岩。犹未跻岳也。至岩不头面顶礼者。自以为悭缘。必痛哭去。否则谨伺岩扉外。经数日得一见。则喜过望。以故。虎耳岩之名。遍天下。计贤士大夫之辙以日至尚方之赐。掖庭之供。以月至。自嘉隆以来。耆宿之著闻。未有若师者也。然师务为密行。不以解显。应机之言。多依孝敬。抚摩煦煦。犹乳母之于骄子。金钱涌而至。拒不纳。有赠糈者。付尝住作供。四十馀年。影不出山。趺坐一龛中。如朽株。虽利根之士好为奇谈。诡学者睹其颜。莫不肃然增敬。师夏腊最高。逆其生。当在宣成间。诸徒属。试以腊叩。不答。尝简其箧。得旧𦇧衣。忽云。此武皇帝七年。王城中施食。所得衣也。叩之。复不答。后终于山慈圣出藏金。为师治塔焉。严蓬头者。襄人。日诵弥陀佛数万声。性高洁。施赀尝累千金。挥之如尘土。踪迹甚异。人不得而凡圣之。亦绝世奇人。不二之流也。 明河曰。或云。不二。姓徐。世为襄善门。徐生长。不二送出家。挈妻入五台山修行。不二寻觅父母累年。得于冰雪堆中见不二。大怒曰。不肖子。何故远远奔来。汝以我为父母。我已出家。以我为知识。我未悟道。大丈夫出世。孤峰绝顶。一间草屋。了办自已不暇。尚当为生死爱情所使。至于此乎。速去。无落吾事。不二遂南还。居虎耳岩。为世大知识。虽不二灵根夙种。固有自来。而开发之助。亦繇父母。团圞一门。又出襄地。或自庞家人再出。不可知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雪峤圆信禅师者。四明人。姓朱氏。出龙池传禅师之门。首住径山。终于会稽云门。诸方服其神骏。推尊之曰信公。高怀无我。至性不羁。笑骂自繇。人天罔测。卸胜劣之戈甲。劈今古之藩篱。纵饶一问十答。而紫罗帐里。不撒真珠。假使未闻先悟。而千丈岩门。尤遭点额。大有伤弓之鸟。见形高飞。所以短贩之徒。望风栗足。故虽独据胡床。不啻冲霄野鹤。以至屡迁名刹。仍然本色山翁也。公生九岁。闻弥陀经。即知有出世法。于是。读书常诺诺。而罢之。然词语绝尘。风仪潇洒。犹王谢之玉壶冰映。又爱与方客游。游必领益。年二十九。竟去家矣遂。访妙祯禅宿。于秦望峰下。祯举古激之。公反覆研究。连七日不知寝食。忽仆于石。前后际断。如日轮迸空。天地一色。冲口得偈。势不自禁。欲往天台寻印證者。度若耶溪。忽翘首。见古云门三字。得大休歇。乃曰。一上天台云更深。脚跟踏断草鞋。绳比丘五百无踪迹。见得他时打断筋。遂别策。入双髻峰萝龛石室。灰世忘缘。间发新声。豪吟达旦。而刀斧无痕。诸方景焉时有云栖高弟闻谷者。雅相敬善。一日谷行脚回。举幻有传和尚相见机缘。且称传公葆重。有类明教嵩。枯淡过于馀杭政。其接人真西河狮子也。公乃三诣龙池。契其机。与悟修二禅师。为雁行焉。后悟主天童。修主磬山。公独庵居。垂三十载。黄公端伯。余公大成。请就径山祖庭。升座拈提临济宗旨。端伯还西江。于崇祯庚辰。以庐山开先寺迎公。诸山宿衲俱集。公一以胎风簸雨之舌。振其拈花落草之机。或不耐公笑詈而去。或经公指唤。而心旷神怡。公忽拽杖还旧隐。众惊遮挽之。不可。时往来衲子。传天童规制宏壮。条令斩新。乃至运瓦搬石。伺杵负薪。无不彻底为人。公独骂之。逮天童讣至。公又恸之。侍僧曰。大师昔何骂。今何恸也。公良久。抚膝而起曰。咦。我掌宁独鸣乎。遂躬至天童。书挽章而奠之。词曰。同出龙池入路长。吴兴分袂过钱塘。多年挂锡玲珑石。今已藏身寂寞乡。云面揭开红日。眼山眉愁断白花。香离离一片苦心事。且道何人在影堂。北还。又入龙池。于传公塔前。拈香曰。桐棺山下养龙池。步入凉风觅我师。当户娑罗空腹树。迎阶芳草昔人眉。追思滴血曾留偈。会写传灯嗣法诗。今日塔前成九顿。流源千载继孙儿。耆旧乃请示众。公曰。我昔第三度登龙池。先师曰。你草鞋犹未脱也。我道。何处见草鞋来。先师微笑而止。我即呈偈曰。数载龙池三度登。重重问话舌生冰草鞋分付虎狼去。双髻峰头一个僧。又思。当初在山阴。看云门语录。得他的力。又在云栖。亦有机录。岂可忘却。所以云门云栖一齐拈香供养。诸方便道径山遥嗣云门。径山以为不然。瓜有根树有叶。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岂可孤负禹门先师。断断无此理也。然宗门事。把住也繇我。放行也繇我。有时作宾。有时作主。有时宾主齐彰。有时宾主双忘。此乃临济家机用。人天莫测。庸人岂得知也。还双径。禾城道俗。以东塔禅林。坚致于公。公为笑留。名缁贵素。日绕枝藜。公眼幻青白。众益心惊。晚住云门。公年七十有六矣。机用益峻。精神益劲。尝自号曰青狮翁。或称语风老人。又曰迦那尊者。每携童子山游。人见访。或打觔斗。人拟议。叱退之。雏禅窃论公弗恤也。顺治丁亥中秋。谓弟子曰。古人立化的也有了。坐亡的也有了。至倚杖倒卓都有了。毕竟老人。怎生去好。语讫大笑。书片纸曰小儿曹生死。路上须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乃入寝室。憨卧数日。忽起坐。索茶而啜。连唱雪花飞之句。擎杯脱去。世龄七十七。瘗全身于云门。庚子朝廷。慕之赐帑全五百。并委书弘觉忞禅师。而新公之塔。又临公顶相于宫中。而事焉。公居开先时。弘觉为西堂。洎嗣天童。而公独钟爱之。故弘觉禅师。以犹子。纪公千秋之纲目。甚详也。 赞曰。整齐法运。临渊履冰。爰师笃慎其心也。蠡测者谓。师蹶弛自了则优。为人则寡。盖明之中叶。少室宗风。循规蹈矩。如喑若聋。非师濯之以清泉。激之以霜钟。则天方梦梦耳。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圆信,字雪峤。姓朱氏,鄞人也。年二十九,始为僧进具。欲往天台访寻知识印證,忽举头见古云门三字,豁然大悟。遂返缚茅双髻峰,复以偈谒云栖,更参龙池,室中机契。万历间迁径山,复住庐山,尝作《净土诗》,自叙云:“甲子秋,游黄山,直上危峰绝顶,若升忉利,忽空中人语:‘比丘久隐,时当弘法,众生差异,善调伏之。’”知净土百咏,成于黄海光明顶也。崇祯八年,中丞余大成、司理黄端伯访信径山,即请开法。丁亥八月二十六日示疾,书偈端坐,索茶,饮半盏而寂。
白贻清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白贻清,字希贤,号惠风,直隶武进县(今属江苏常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河南彰德府知府。天启六年(1626年)升陕西按察使副使,负责西宁兵备道。崇祯元年(1628年)改陕西参政。崇祯四年(1631年)以右佥都御史衔兼甘肃巡抚。后以户部右侍郎,任宣大总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8—1648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汝立,号凤超。华允谊弟。天启二年进士。从高攀龙学,传其主静之学。崇祯时官兵部员外郎,疏言温体仁等徇私乱政,被夺俸,寻归养亲。福王时起吏部员外郎,十余日即辞归。明亡后,以不肯剃发,被杀。有《春秋说》、《四书大全参补》。
人物简介
华允诚(1588-1648),字汝立,号风超,南直隶常州府无锡(今属无锡)人。华允谊弟。天启二年(1622)进士。从高攀龙学,傅其主静之学。崇祯时官司兵部员外郎,疏言温体仁等徇私乱政,被夺俸,寻归养亲。福王时起吏部员外郎,十余日即辞归。明亡后,以不肯剃发,被杀。有《春秋说》、《四书大全参补》。马世奇与华允诚,龚廷祥并称"锡山三忠"。
维基
华允诚(1588年—1648年),字汝立,号凤超,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员外郎。清初,因不肯剃发被杀。华允诚出生于无锡簪缨世家,曾祖父华舜钦,官瑞州府知府,祖父华启直,官四川参政。有弟华允谊。华允诚少年师从钱一本,学《易经》,长大后师从同乡高攀龙,在首善书院讲学。天启元年(1612年),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天启四年(1624年)从高攀龙入京,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因魏忠贤擅权,二人先后告归。崇祯改元,华允诚复出,官工部营缮司主事,转员外郎,后调兵部。曾弹劾温体仁、闵洪学等徇私乱政,疏陈“三大可惜,四大可忧”,指出“次辅体仁与冢臣洪学,同邑朋比,惟异己之驱除,阁臣兼操吏部之权,吏部惟阿阁臣之意,造门请命,夜以为常”。被夺俸半年,不久辞归养亲。弘光帝时,起为吏部员外郎,十馀日即辞归,闭门读易。永历二年(即清顺治五年,1648年),因不肯剃发被人告发,斩于金陵。与马世奇、龚廷祥并称“锡山三忠”。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追谥节悯。《明史》有传。
李仙风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仙风(1589年—1641年),字龙门,陕西西安府高陵县人。李仙风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李仙品的弟弟,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山西太原府推官。历官昌平道佥事,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由山西参政升任河南巡抚,正值流寇侵略,他一上任就招抚;又抵挡汤阴西山的山贼,守住城池。崇祯十四年(1611年)李自成陷洛阳,导致福王朱常洵遇害,被革职,他在公署悬梁自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上元人,字大风,号升州道士,自称上元老人。明诸生。善山水人物花草,人称笔墨中散仙。明亡后喜署“真香佛空”四字而不名。有《双镜亭诗》等。
林梦官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林梦官,号风玉,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福建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吏部观政,本年授南户部江西司主事,八年管理扬州钞关,九年升贵州司郎中,十年出任宁波府知府。官至江西九江兵备副使。
王风仁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王风仁(1615年5月20日—?),字象观,又字长人,号体元,南直隶山阳县人,盱眙县籍,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应天乡试第二十六名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会试第66名,殿试三甲,大理寺观政,同年授汉阳县知县。顺治二年改授江西彭泽县知县,因母亲逝世回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1709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锡鬯,号竹垞,晚别号小长芦钓鱼师、金风亭长。少时痛心明亡,志在恢复。旋客游四方,声名渐广,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与修《明史》,对体例多所建议。学问兼工诗、文、词、经学考据。诗与王士禛齐名,词与陈维崧称朱陈。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明诗综》、《词综》。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四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有《曝书亭集》。
词学图录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清诗别裁集
字锡鬯,浙江秀水人。明太傅讳国祚曾孙。康熙己未,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著有《曝书亭集》。○竹垞先生生平好古,自经史子集及金石碑版,下至竹木虫鱼诸类,无不一一考索。纂述如《经义考》、《日下旧闻》、《诗综》、《词综》其最著者,又尝集唐诗为填词,名《蕃锦》,疑出鬼工,几于人力不与。顾宁人先生不肯多让人,亦以博雅称许之。○初官翰林时,召入南书房,有用上官大夫术谮之者,旋落职,然竹垞初不以官位重也。○集中诗不分唐、宋界限,故各体具备,然予所录者,仍以唐体为归。
黄鹤楼志·人物篇
朱彝尊(1629—1709) 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翰林院检讨,后入直南书房。博通经史,参加纂修《明史》。工诗古文词,长于考据,开创“浙西词派”,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南朱北王”);精于金石,热衷购藏古籍,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述甚丰,所辑《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曾作《闻鹤楼成赋寄楚中一二知己》,表达了对黄鹤楼“壮观百年今在眼”的喜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安荣,字培风,研亭曾孙,原名肪,清无锡人。国学生,保举知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
曹爚,字舒光,号冷民,晚号清风居士,金山人。有《钝留斋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四
风仁字梅隐嘉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