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筝(風箏)  拼音:fēng zhēng
1.一种引线乘风而飞升之玩具;古时常以竹骨糊纸制成,今则多为塑胶制。《红楼梦》第七○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著拿出个美人风筝来。」《文明小史》第三六回:「那知这番进去,犹如风筝断了线的一般,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也称为「风槎」、「风鸢」、「纸鸢」、「鹞子」。
2.悬于檐间的小金属片,风起声作。唐。元缜〈连昌宫词〉:「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唐。李商隐〈燕台〉诗四首之二:「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国语辞典》:放风筝(放风筝)  拼音:fàng fēng zhēng
利用风力让纸鸢在空中飞动。如:「每到了春天,孩子们总爱三五成群在空地上放风筝。」《红楼梦》第七○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著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称为「放纸鸢」。
《國語辭典》:线断风筝(線斷風箏)  拼音:xiàn duàn fēng zhēng
比喻一去无音信。参见「断线风筝」条。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掴著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大尹再教放下篮去取时,杳无踪迹。一似石沉大海,线断风筝。」
《国语辞典》:风筝断了线(风筝断了线)  拼音:fēng zhēng duàn le xiàn
比喻一去不回来。《文明小史》第三六回:「那知这番进去,犹如风筝断了线的一般,左等不来,右等不来。」
分类:一去回来
《国语辞典》:破风筝,抖起来了(破风筝,抖起来了)  拼音:pò fēng zhēng,dǒu qǐ lái le
(谚语)比喻时来运转,突然发大财。如:「老王中了统一发票第一特奖,现在出门都以轿车代步,我看他是破风筝,抖起来了。」
分类:谚语突然
《國語辭典》:断线风筝(斷線風箏)  拼音:duàn xiàn fēng zhēng
比喻一去无音信,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他儿子离家已三年了,却如同断线风筝,音讯全无。」也作「断线鹞子」、「线断风筝」。
《漢語大詞典》:瑶筝
(1).玉饰的筝。亦用为筝的美称。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酒边分得卿字韵》曲:“客留情春更多情,月下金觥,膝上瑶筝。” 元 张可久 《寨儿令·观张氏玉卿双陆》曲:“间锦笙,罢瑶筝。”《群音类选·龙泉记·寿祝椿堂》:“声沥亮,曲按瑶筝;响错落,调番玉拍。”
(2).风筝的美称。 唐 鲍溶 《风筝》诗:“何响与天通,瑶筝掛望中。”
分類:玉饰风筝
《漢語大詞典》:风鸢
风筝。新唐书·藩镇传·田悦:“ 伾 急,以纸为风鳶,高百餘丈,过 悦 营上, 悦 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 明 朱茂曙 《秦淮河春游即事》诗:“儿童也爱晴明好,纸翦风鳶各一群。” 清 厉鹗 《徐州舟行纪事》诗:“又如放风鳶,线断偶然续。”
分類:风筝
《漢語大詞典》:风槎(風槎)
风筝。《福建省海澄县志·岁时》:“是月也,放纸鷂曰风槎,夜繫灯而纵之,明彻星河。”
分類:风筝
《國語辭典》:风琴(風琴)  拼音:fēng qín
乐器名,键盘乐器。外形类似直立式钢琴,通过脚下的踏板送风,吹响音管,并配合双手键盘弹奏的一种乐器。为英语organ的意译。踏板鼓风进入风道,如果不弹奏,则整个风道是密闭的;当手指按下某琴键后,该键对应的音管的管塞就会打开,气流通过而吹响音管,则发出一个乐音。此种键盘乐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簧风琴、管风琴二种。
《國語辭典》:鹞子(鷂子)  拼音:yào zi
1.雀鹰的别名。参见「雀鹰」条。
2.风筝的别名。参见「风筝」条。《土风录。卷三。鹞子》:「清明前后,儿童竞放纸鸢,谓之鹞子。取其乘风高飏也。」
《國語辭典》:桃花纸(桃花紙)  拼音:táo huā zhǐ
一种细薄而韧的纸,可作糊窗、风筝之用。
分類:纸名风筝
《国语辞典》:放灾(放灾)  拼音:fàng zāi
北平方言。风筝的线折断,风筝飞走,称为「放灾」。
《漢語大詞典》:断鸢(斷鳶)
断线风筝。鳶,指鸢形的风筝。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飘落他乡似断鳶,春阳不繫 秣陵 船。”
分類:风筝
《国语辞典》:提线(提线)  拼音:tí xiàn
绑缠于风筝骨架上用以提拉风筝的线。提线与筝面的夹角及提线的长度对风筝的升空、平衡有重要的影响。如:「风筝因为提线被拉断,飘到一棵大树上去了。」
分类:风筝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