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颠三倒四(顛三倒四)  拼音:diān sān dǎo sì
形容混乱没有条理或神志不清、翻来覆去。《荡寇志》第一二回:「那刘母口里不住的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国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静,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灰尘,颠三倒四价念那高王经。」也作「倒四颠三」、「倒三颠四」。
《國語辭典》:言颠语倒(言顛語倒)  拼音:yán diān yǔ dào
说话颠倒不正经。《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分類:颠三倒四
《國語辭典》:疯话(瘋話)  拼音:fēng huà
讥笑人说话不伦不类,像疯子所讲的。《红楼梦》第七一回:「别和他说话才好。若和他说话,不是呆话,就是疯话。」
《國語辭典》:倒三颠四(倒三顛四)  拼音:dǎo sān diān sì
形容混乱没有条理或神智不清、翻来覆去。《金瓶梅》第八五回:「五娘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包与他两套。」也作「颠三倒四」。
《國語辭典》:七颠八倒(七顛八倒)  拼音:qī diān bā dǎo
1.纷乱。《朱子语类。卷五一。孟子。梁惠王下》:「只当商之季,七颠八倒,上下崩颓。」《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家下人等见凤姐不在,也有偷閒歇力的,乱乱吵吵已闹的七颠八倒,不成事体了。」
2.形容晕头转向,神魂颠倒。《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只为这冤家害的我一丝两气,七颠八倒。」
《漢語大詞典》:认奴作郎(認奴作郎)
谓颠三倒四,糊里糊涂。景德传灯录·良价禅师:“师曰:‘若不颠倒,因什么认奴作郎?’”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香严义端禅师:“师曰:‘礼拜一任礼拜,不得认奴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