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备取(備取)  拼音:bèi qǔ
考试结果,预备在正取缺额时递补的名额。如:「这次考试,我只上了备取。」也称为「副取」。
《漢語大詞典》:翻引钱(翻引錢)
宋 代越界销售茶叶的额外捐税。宋史·食货志下六:“ 孝宗 隆兴 二年, 淮东 宣諭 钱端礼 言:‘商贩长引茶,水路不许过 高邮 ,陆路不许过 天长 。如愿往 楚州 及 盱眙 界引,贴输翻引钱十贯五百文。如又过 淮北 ,贴输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斗余(斗餘)
旧时官府仓场中的一种额外苛敛。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凡仓场,库务掌纳官吏,无得收斗餘,称耗。” 胡三省 注:“斗餘,概量之外,又取其餘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太祖 ﹞首先免除 汉 时 王章 所设斗馀、称耗等额外苛敛及 唐 中期以来地方官进奉所谓羡馀物。”
《國語辭典》:浮收  拼音:fú shōu
额外徵收。《清史稿。卷三五九。列传。岳起》:「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
分類:额外征收
《漢語大詞典》:劝借(勸借)
(1). 明 初用以代替徭役的一种额外征收的杂税。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厥后大吏创劝借之説,民田亩科二升,名曰劝米,后以供应稍繁,加徵二升,名曰劝耗。”参见“ 劝耗 ”。
(2).告借。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不得已,乃延 杨松轩 、 顾耀山 、 张鼎九 、 乔雨亭 诸人,向该州富绅劝借,并招各盐店豫交加价。”
《漢語大詞典》:劝耗(勸耗)
劝借的一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国初杂徭亦稀,厥后大吏创劝借之説,民田亩科二升,名曰劝米,后以供应稍繁,加徵二升,名曰劝耗,延及 正德 则陞科至七八升矣。”参见“ 劝借 ”。
《漢語大詞典》:补增(補增)
补入增生。 明 清 制,学中生员,于正额外增广的名额叫增广生员,简称增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余十二岁,受 王交河 先生 兰生 知,入学;十五岁,受 李安溪 先生 清植 知,补增;十九岁,受 帅兰皋 先生 念祖 知,食餼。”
《漢語大詞典》:小租
(1).轻额的赋税。管子·山国轨:“巨家重葬其亲者,服重租;小家菲葬其亲者,服小租。”
(2).正租以外的额外剥削。种类很多,各地不同。收取小租的,不仅有地主,还有地主的管事和催甲等人。
(3).“大租”的对称。有永佃权的土地转租时,佃户向田底业主交的地租称大租,向田面业主交的地租称小租。
《國語辭典》:馀闰(餘閏)  拼音:yú rùn
额外的赐予或恩泽。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爷爷,你厮馀闰,厮哀怜,我这老妇人咒愿。」
《漢語大詞典》:傍费(傍費)
非必需的或额外的费用。《宋书·颜延之传》:“务前公税,以远吏让,无急傍费,以息流议。”
《國語辭典》:白饶(白饒)  拼音:bái ráo
枉然,无代价而平白额外的给予。《荡寇志》第一二回:「待我去劝她把来灌醉了,扛在车子上,不由她不走,便是半路上吃她醒了叫骂,已是白饶。」
《漢語大詞典》:恩俸
朝廷额外所给的俸禄。《清会典事例·户部·俸饷》:“将在京大小文官俸银,加一倍赏给,令其用度从容,益得专心於官守。所给恩俸,著自 乾隆 二年为始。”《清通典·兵七》:“优赏休退官兵,旗员二品以上,以老疾乞休者,由本旗稽其服官岁月,军功等次,请旨给以恩俸。”
《國語辭典》:附加  拼音:fù jiā
附带或额外加上。如:「香烟外盒上都会附加一段警语,提醒吸烟有害健康。」
《漢語大詞典》:附封
额外加派的数额。《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 广西 按察使 白公 洵 墓誌铭云:‘ 南寧 钱粮,正额外加派数钱,名曰附封。’”
《漢語大詞典》:浮索
额外勒索。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四:“水师之通贿不惩,商胥之浮索不革,战舰之武备不竞……尚何暇议烟禁哉?”
分類:额外勒索
《漢語大詞典》:月头银(月頭銀)
宋太宗 以戍边军士劳苦,每月额外补给的银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先是帝念边戍劳苦,月赐士卒白金,军中谓之月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