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头颅(頭顱)  拼音:tóu lú
称人的头。《三国演义》第八三回:「甘宁见其势大,不敢交锋,拨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
《漢語大詞典》:圆颅(圓顱)
头颅。借指人。太平广记卷四一二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竹实》:“百万圆颅,活之于贞筠之下。”
分類:头颅
《國語辭典》:颅骨(顱骨)  拼音:lú gǔ
构成头颅的骨头。包括额骨、顶骨、颞骨、枕骨等,主要功用为保护脑部。一般称为「头骨」。
分類:颅骨头骨
《骈字类编》:犀颅(犀颅)
苏轼六言诗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悽然如周必大和阮侯得子诗锦褓看争羡犀颅画不惠洪诗见虎颔下香又送徽上人诗犀颅会入海 火自朝夕
《韵府拾遗 虞韵》:霜颅(霜颅)
苏轼诗霜颅隐白豪锁骨埋青玉
《漢語大詞典》:的颅(的顱)
见“ 的卢 ”。
《國語辭典》:的卢(的盧)  拼音:dì lú
一种烈性快马。额有白毛或白斑,一般认为是不祥之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相马经》:「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也作「的颅」。
《漢語大詞典》:枯颅(枯顱)
(1).秃顶,光头。 宋 朱松 《九日送僧归龙山》诗:“枯颅一任君披拂,寄语 龙山 落帽风。” 宋 陆游 《纵笔》诗之二:“摇齿復牢堪决肉,枯颅再茁已胜簪。”
(2).指骷髅。 苏曼殊 《遯迹记》:“不慧諦观,累累白骨,的的枯颅,与月争光而已。”
《骈字类编》:龙颅(龙颅)
齐民要术马龙颅突目平脊左腹䏶重有肉此三事备者亦千里马也 玉海见豹章下
《國語辭典》:额颅(額顱)  拼音:é lú
头颅。《儒林外史》第四回:「痾出一抛稀屎来,从额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沾成一片。」
分類:额头
《漢語大詞典》:丰颅(豐顱)
犹大头。 汉 刘桢《鲁都赋》:“颁首华尾,丰颅重齗。” 晋 傅玄 《走狗赋》:“丰颅促耳,长叉缓口。”
分類:大头
《骈字类编》:隆颅(隆颅)
隋炀帝 嘲罗罗诗 个人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骈字类编》:三颅(三颅)
王延寿梦赋撞纵目打三颅
《国语辞典》:黑头颅(黑头颅)  拼音:hēi tóu lú
一种头骨化石。在非洲发现,属人科南方猿人。该头骨化石的发现,證明三百万年前人类祖先不止一个人种。
《骈字类编》:青颅(青颅)
潘岳射雉赋欣余志之精锐拟青颅而点项驰乔林鹡鸰诗金睛玉爪绀尾青颅电瞥机骇火 风趋
《漢語大詞典》:彘颅(彘顱)
见“ 彘首 ”。
《漢語大詞典》:彘首
亦称“ 彘卢 ”。亦称“ 彘颅 ”。 草名。又名天名精。尔雅·释草“茢薽,豕首” 郭璞 注引《本草》:“彘卢,一名蟾蠩兰。”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其陆卉则紫鳖、緑葹、天著、山韭、鴈齿、糜舌、牛脣、彘首。”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天名精:“天名精乃天蔓菁之讹也。其气如豕彘,故有豕首、彘颅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