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书声朗朗(书声朗朗)  拼音:shū shēng lǎng lǎng
形容读书的声音清脆响亮。《镜花缘》第二三回:「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也作「书声琅琅」。
《国语辞典》:炒豆儿(炒豆儿)  拼音:chǎo dòu ér
1.炒豆子。如:「一个小贩在卖炒豆儿。」
2.形容声音清脆而且连续不绝。如:「那小姑娘炒豆儿似的爆出一连串笑声。」
《国语辞典》:银铃般(银铃般)  拼音:yín líng bān
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教室里充满了银铃般的笑声和歌声。」
《国语辞典》:响叮当(响叮当)  拼音:xiǎng dīng dāng
1.形容声音清脆嘹亮。如:「打铁的声音响叮当。」
2.比喻名声响亮。如:「这位教授拥有高知名度,是个响叮当的人物。」
《漢語大詞典》:冰籁(冰籟)
指声音清幽的洞箫。 朱祖谋 《冬夜检时贤诗集率缀短章》引 高伯足 诗:“冰籟萧憀镇不怡,律声 晋 宋 未多师。”
《漢語大詞典》:枪鏦(鎗鏦)
亦作“ 鎗摐 ”。 象声词。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唐 白居易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八行落泊飞云雨,五字鎗摐动珮环。” 唐 无名氏 《冥音录》:“丝桐之音,鎗鏦可听。”
《國語辭典》:戛玉敲冰  拼音:jiá yù qiāo bīng
形容声音响亮清脆或文章音节铿锵有声。唐。白居易 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也作「戛玉敲金」、「戛玉锵金」。
《漢語大詞典》:戛玉
亦作“戞玉”。 敲击玉片。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唐 崔致远 《石峰》诗:“点苏寒影粧新雪,戞玉清音喷细泉。” 宋 罗烨 醉翁谈录·王魁负心桂英死报:“ 谢 氏筵中闻雅唱,何人戞玉在帘幃?”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月夕花朝,鬢影流香,歌声戛玉。”
《國語辭典》:戛玉敲金  拼音:jiá yù qiāo jīn
形容声音清脆或诗文音节铿锵。《聊斋志异。卷六。八大王》:「雅谑则飞花粲齿,高吟则戛玉敲金。」也作「戛玉敲冰」、「戛玉锵金」。
《國語辭典》:戛玉锵金(戛玉鏘金)  拼音:jiá yù qiāng jīn
形容声音响亮清脆或诗文音节铿锵。宋。王迈 祭海阳县尉林磻䱷先生文:「先生之学,涵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锵金。」也作「戛玉敲冰」、「戛玉敲金」。
《漢語大詞典》:晶琅琅
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茅盾 《子夜》十一:“﹝她﹞晶琅琅地叫道:‘ 冯老伯 !久违了,做得顺手么?’” 茅盾 《子夜》十四:“ 吴为成 满脸忧虑似的恭恭敬敬坐在那里点着头,却用半只耳朵听隔壁的牌响和 林佩珊 的晶琅琅的艳笑。”
《漢語大詞典》:廖亮
同“ 寥亮 ”。 声音清晰响亮。太平广记卷十六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鸞鹤孔雀,徊翔其间,歌管廖亮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