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入音声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陀罗尼之一。(参见: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
音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入于耳根者曰音声。
【三藏法数】
音声即声尘也。谓憍陈那等,在鹿苑中,闻佛说四谛之法,密悟圆理,了达一切声尘,本然清净,无动无静,皆是常住圆妙之音,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證,音声为上。(梵语憍陈那,华言已知。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音声佛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事者佛济度众生之事业也,佛济度众生或以光明或以佛身,或以香饭,或以衣服卧具等,于此娑婆界不依他之方法,独以音声为说法,故云。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中略)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光明玄二曰:「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佛事。」唯识述记二本曰:「此以音声为佛事故。」玄义六下曰:「他土馀根皆利,随所用尘起之,令他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用声尘。」
音声念诵
【佛学大辞典】
(仪式)出声称佛名,即诵经也,四种念诵之一。
音声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菩萨之所说,总持秘密之深义曰音声陀罗尼。智度论六曰:「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瞋恚,闻三不善则不欢喜,闻三善则大欢喜。」诸法无行经下音声陀罗尼作音声法门。
鼓音声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鼓音声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之略称。
语言音声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欲)
六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色欲,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而生贪著也。二形貌欲,见端容美貌而生贪著者。三威仪姿态欲,见行步进止含笑娇态等而生爱染者。四语言音声欲,于巧言美语适意之音声清雅之歌咏等,而生爱著者。五细滑欲,于男女皮肤之细软滑泽等而耽染者。六人相欲,见男女可爱之人相而贪著者。见智度论二十一。而破此六欲须以九想。(参见:九想)。【又】六欲天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姿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想欲。此六法能起人之贪欲心,故称欲。见智度论二十一。
【佛学常见辞汇】
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佛学次第统编】
六欲者:
一、色欲 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色欲。
二、形貌欲 谓若见端容美貌,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形貌欲。
三、威仪恣态欲 谓若见行步轻徐,举止详缓,扬眉顿脸,含笑娇盈,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染,是名威仪恣态欲。
四、言语音声欲 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五、细滑欲 谓男女身分,软细滑泽等,无智愚人,不知其患,耽染没溺,是名细滑欲。
六、人相欲 谓若男若女,必得所爱之人,互相贪染,是名人相欲。
【三藏法数】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一、色欲〕,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色欲。
〔二、形貌欲〕,谓若见端容美貌,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著,是名形貌欲。
〔三、威仪姿态欲〕,谓若见行步轻徐,举止详缓,扬眉顿脸,含笑娇盈,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染,是名威仪姿态欲。
〔四、言语音声欲〕,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五、细滑欲〕,谓男女身分,软细滑泽等,无智愚人,不知其患,耽染没溺,是名细滑欲。
〔六、人相欲〕,谓若男若女,必得所爱之人,互相贪染,是名人相欲。
言语音声欲
【三藏法数】
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著,是名言语音声欲。
音声语言体
【三藏法数】
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是也。
音声忍
【三藏法数】
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妙好音声不思议
【三藏法数】
谓如来于众会之中,所出音声,随宜说法,皆为调伏一切众生,作诸善利,令其各得解了,咸生爱乐,心意适悦,如师子吼,具足最胜,故名妙好音声不思议。
出妙音声华藏世界
【三藏法数】
此第九重世界,依恒出一切妙音声庄严云摩尼王海住,其状犹如梵天身形。九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清净月光相无能摧伏。
如师子音声,
【三藏法数】
谓如来音声,一切闻者,自然信伏,如师子一吼,百兽畏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