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3,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面禀
假面
土面
溪面
尘面
鬼面
面阔
面白
转面
腼面
面赤
面垢
米面
面叙
面受
《國語辭典》:面禀(面稟)  拼音:miàn bǐng
下属对上级当面的报告。《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在京带有大老爷的家书,说要见二位老爷,有话面禀。」《红楼梦》第二回:「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
分類:当面禀告
《漢語大詞典》:假面
(1).仿照人物脸形制成的面具。《初学记》卷十五引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高齐 兰陵王 长恭 ,白类美妇人,乃著假面以对敌。”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假面:“假面盖起於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以逐鬼……见於史传者则俱以铁为之,军旅所用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胄:“戴面自是倡优假面,鬭很者以护面,亦别有意。”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我只知道古时候( 南北朝 )的扮演故事,是带假面的。”参见“ 假面具 ”。
(2).比喻伪装的外表。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那时的 北京 ,还挂着‘共和’的假面,学生嚷嚷还不妨事。”参见“ 假面具 ”。
《國語辭典》:假面具  拼音:jiǎ miàn jù
1.用厚纸或塑胶压制,做成人脸或其他各种形像的面具。初时用于舞台化妆,后多用做玩具。
2.比喻伪装的外表。如:「幸亏有人揭开他的假面具,否则我们还会一直被骗下去。」
《骈字类编》:土面
宋 白玉蟾 赠天台老樊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
《骈字类编》:溪面(溪面)
元 萨都剌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 将军毳袍腰羽箭,拥马旌旗照溪面。
《漢語大詞典》:尘面(塵面)
(1).尘污的脸面。 唐 梁锽 《代征人妻喜夫还》诗:“千日废臺还挂镜,数年尘面再新妆。” 清 曹寅 《十八夜对月与子猷作》诗:“自窥尘面几经缺,閒握颠毛相向谈。”
(2).指尘俗的面目。 明 文徵明 《游醉翁亭》诗:“曾有题名留坏壁,羞将尘面见青山。”
《漢語大詞典》:鬼面
扮演神鬼时戴的假面具,或勾勒的鬼形脸谱。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祭厉:“儺用狂夫一人,蒙熊皮,黄金四目,鬼面,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漢語大詞典》:面阔(面闊)
比喻看重,重用。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着喒归顺他隆準的君王较面阔。你这里怕不有千般的揣摩。”
分類:看重重用
《漢語大詞典》:面白
当面直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叉:“ 叉 刚直,能面白人短长,其服义则又弥缝若亲属然。”
分類:当面直说
《漢語大詞典》:转面(轉面)
比喻极短的时间。 宋 梅尧臣 《椹涧昼梦》诗:“人间转面非,清魂殁犹共。”
分類:时间
《國語辭典》:腼面(靦面)  拼音:tiǎn miàn
厚著脸皮。《西游记》第二六回:「孙行者腼面相迎,叫声『帝君,起手了。』」
《分类字锦》:面赤
鲍照 代贫贱愁苦行 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
分类:知耻
《國語辭典》:面垢  拼音:miàn gòu
脸上的污垢。如:「那些难民,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衣衫褴褛,满脸面垢。」《礼记。内则》:「其间面垢,燂潘请沬。」
《漢語大詞典》:米面(米麵)
(1).米磨成的粉。尔雅·释草“莙牛薻” 宋 邢昺 疏:“此二藻皆可食,煑熟,挼去腥气,米麵糝蒸为茹,嘉美, 扬州 人饥荒,可以当穀食。”
(2).米与面。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厨房里墻上掛着一盏油灯,案上鸡鸭鱼肉以至米麵俱全。”
《漢語大詞典》:面叙
当面叙谈。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忠懿 ( 钱忠懿王 )临别,面叙感恋,愿子孙世世奉藩。”
《漢語大詞典》:面受
当面授与。宋史·高宗纪一:“ 耿南仲 驰至 相 ,见帝致辞,以面受 钦宗 之旨,尽起 河北 兵入卫。”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英宗复位实录:“盖十三日上召 亨 于榻前,面受代行郊坛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