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7,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被面
后面
笑面
言面
半面妆
面花
面花
面谢
面授
下面
反面
面谀
面禀
假面
土面
《漢語大詞典》:被面
(1).加于面,满面。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宣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唐 韦绚 《戎幕闲谈·畅璀》:“其夕宰入之,令 畅 躬自扃鏁,天明持籥相迓於此, 畅 拂旦秉简,啟户见之,喜色被面而出,遥贺 畅 曰:‘官禄甚高,不足忧也。’”明史·忠义传一·吴景:“﹝ 景 ﹞率典史 张俊 迎击,手杀三贼,矢被面。” 冰心 《寄小读者》十:“浓睡之中猛然听得丐妇求乞的声音,以为母亲已被他们带去了。冷汗被面的惊坐起来,脸和唇都青了,呜咽不能成声。”
(2).棉被或夹被的正面。多以较华美的花布或丝织品为之。如:绣花被面;织锦缎被面。
《國語辭典》:后面(後面)  拼音:hòu miàn
1.人体或物体背面、靠后的部分。《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面攻击。」也作「后边」。
2.次序靠后的部分。如:「这篇文章的精彩处全在后面!」也作「后边」。
《漢語大詞典》:笑面
(1).笑容。 金 元好问 中州集·王革:“初,在 太原 作诗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
(2).指带笑容的假面具。 清 曾廷枚 《古谚闲谭·嗔拳谚》:“ 江 淮 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村野之人,以腊末作之,不知其所谓也。《岁时记》云‘邨人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假面,作勇力之势,谓之嗔拳。今谚云:‘嗔拳不打笑面。’似本此。”
《漢語大詞典》:言面
(1).晤谈,见面交谈。 晋 王羲之 《十七帖》二:“无缘言面为叹。”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南齐书·张敬儿传:“自尔已来,与足下言面殆絶。”
(2).犹辞色。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生於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
《漢語大詞典》:半面妆(半面粧)
南朝 梁元帝 妃子 徐昭佩 因姿容不美,受 元帝 冷遇。 徐妃 亦因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仅饰半面以待之,帝见则大怒而出。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唐 李商隐 《南朝》诗:“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 半面粧。”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诗之二:“怕听 项羽 重瞳败,惭对 徐妃 半面粧。”
《漢語大詞典》:面花(麪花)
(1).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 唐 李百药 《寄杨公》诗:“面花无隔笑,歌扇不障声。”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契丹 鸭渌水 牛鱼鰾,製为鱼形,妇人以缀面花。” 元 白朴 《端正好·秋香亭上正欢浓》套曲:“做一箇符脾儿挑在鬢边,做一箇面花儿铺翠缕金描,欢喜时粘在脸上。”《金瓶梅》第四十回:“﹝ 金莲 ﹞戴着两个金灯笼坠子,贴着三个面花儿。”
(2).即面豆。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卷十:“按天黥者,当谓痘疤,即 唐 人所咏之面花也。”参见“ 面豆 ”。
麪花:木槿花的别名。 清 施鸿保 《闽杂记·面花》:“麪花即木堇花…… 汀州 人以之拌麪煎食,因呼麪花。”参见“ 木槿 ”。
《漢語大詞典》:面豆
亦作“靣豆”。 即天花。也称面痘。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先生讳 黯 ,字 希孺 ……十岁能诗,十三袖诗一通,謁 清源 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靣豆新愈。” 清 梁同书 《日贯斋涂说》:“面豆医家所谓天花,未有入诗者,此其剏见也。”参见“ 天花 ”。
分類:天花
《國語辭典》:木槿  拼音:mù jǐn
植物名。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外皮灰色,小枝细长。叶互生,具短柄,卵形、阔卵形或菱形。钝齿缘。夏季开花,具短梗,小苞片七至十枚,线形,花冠钟形,淡紫、桃红色或白色。蒴果长椭圆形,外披金黄色星状毛。一般供观赏,嫩叶可代茶叶或沐发。也称为「朝槿」、「朝生」、「白水锦」。
《漢語大詞典》:面花
木槿花的别名。 清 施鸿保 《闽杂记·面花》:“麪花即木堇花…… 汀州 人以之拌麪煎食,因呼麪花。”参见“ 木槿 ”。
《國語辭典》:木槿  拼音:mù jǐn
植物名。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外皮灰色,小枝细长。叶互生,具短柄,卵形、阔卵形或菱形。钝齿缘。夏季开花,具短梗,小苞片七至十枚,线形,花冠钟形,淡紫、桃红色或白色。蒴果长椭圆形,外披金黄色星状毛。一般供观赏,嫩叶可代茶叶或沐发。也称为「朝槿」、「朝生」、「白水锦」。
《漢語大詞典》:面谢(面謝)
当面道谢。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诸多费神,甚感,容后面谢。”
分類:当面道谢
《國語辭典》:面授  拼音:miàn shòu
当面传授或讲授。如:「面授机宜」、「空中大学除透过视讯教学外,并安排面授课程,学生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
《國語辭典》:下面  拼音:xià miàn
1.在某物之下。如:「屋檐下面有一个鸟巢。」也作「下边」。
2.次序较后的部分或位次较低的地方。如:「请就下面几个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来斟。」也作「下边」。
3.部属。如:「下面已耳闻裁员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也作「下边」。
《國語辭典》:下面(下麵)  拼音:xià miàn
将面放入锅内煮熟。
《國語辭典》:反面  拼音:fǎn miàn
事物的背面。《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拿著在灯底下翻过来把正面看了一会,翻过来又把反面看了一会。」
《國語辭典》:面谀(面諛)  拼音:miàn yú
当面阿谀。《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分類:当面恭维
《國語辭典》:面禀(面稟)  拼音:miàn bǐng
下属对上级当面的报告。《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在京带有大老爷的家书,说要见二位老爷,有话面禀。」《红楼梦》第二回:「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
分類:当面禀告
《漢語大詞典》:假面
(1).仿照人物脸形制成的面具。《初学记》卷十五引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高齐 兰陵王 长恭 ,白类美妇人,乃著假面以对敌。”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假面:“假面盖起於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以逐鬼……见於史传者则俱以铁为之,军旅所用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胄:“戴面自是倡优假面,鬭很者以护面,亦别有意。”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我只知道古时候( 南北朝 )的扮演故事,是带假面的。”参见“ 假面具 ”。
(2).比喻伪装的外表。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那时的 北京 ,还挂着‘共和’的假面,学生嚷嚷还不妨事。”参见“ 假面具 ”。
《國語辭典》:假面具  拼音:jiǎ miàn jù
1.用厚纸或塑胶压制,做成人脸或其他各种形像的面具。初时用于舞台化妆,后多用做玩具。
2.比喻伪装的外表。如:「幸亏有人揭开他的假面具,否则我们还会一直被骗下去。」
《骈字类编》:土面
宋 白玉蟾 赠天台老樊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